威酷实业,徐申学旗下的大型专业电子消费代工厂,其规模以及技术能力在全球范围内都算得上是前三的专业代工厂。
四月二十九日的该公司总部基地里,迎来了一个庞大的车队。
徐申学带着不少智云集团的随行人员抵达了这个距离智云集团总部园区,只有直线距离七八公里的威酷实业总部。
这个地方,其实就是之前的威酷电子总部,是已故徐父给徐申学留下的最大资产,也是徐申学二次创业的起点。
只不过现在这个地方已经和四五年前有了极大的区别,原来的简陋五层办公楼以及一批普通厂房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一栋三十多层楼高的办公楼以及辅助的大片裙楼。
这里已经变成了威酷实业的总部基地以及研发中心。
这个地方目前最为核心的作用,就是进行各种生产线所需要的各种专业,定制设备的研发,包括如今最为前沿的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同时还有一个大型的产线测试中心,主要试制各种新产品所需要的生产线。
历代智云S系列手机以及其他的智云集团的新产品的量产工作,就是在这里最先开始的。
一种全新的电子产品从实验室状态走到大规模量产,这里头依旧有着非常大的技术挑战。
如何在控制成本的情况下进行大规模量产,这其实是一件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而威酷实业在徐申学旗下诸多企业承担的核心工作之一,其实就是这一部分工作,把实验室的产品变成工业产品。
而威酷实业的另外一个核心工作,自然是承担起来主要的各类终端产品的代工组装,实现大规模量产了。
而S13手机的量产工作也不例外,将会在这里最先展开,等量产技术难度都一一解决之后,再把相关的技术资料移交给那些大型的专业代工厂下属的大规模综合生产基地,然后进行大规模的量产化。
今天徐申学来这里,就是来看S13手机的前期试生产工作。
徐申学并没有前往高大的威酷实业的总部办公大楼,而是直接前往了旁边的产线测试中心。
到了产线测试中心后,徐申学直接到了其中有个占地面积最大,规模也是最大,甚至因为大量的专业设备部署其中,而显得有些拥挤的一号产线研发测试中心。
这里,也是历代智云手机,尤其是S系列手机的产线研发测试中心。
这个时候,威酷实业的CEO安大宇跟在徐申学的身边,为徐申学介绍着这一条繁杂的测试产线:“徐董,这是我们专门为S13系列手机的量产打造出来的定制组装生产线,利用这一条生产线能够完美的把从供应链各厂家汇集起来的大量零部件最终组装为一台手机!”
“为了节省成本,我们的生产线里实际上大规模沿用了以往的S系列生产线上的设备,S13生产线能够原封不动的沿用S12的生产线上百分之九十五的设备,还有百分之三的设备进行一定的改动后也能够继续使用,只有百分之二的设备需要进行专门的定制新造。”
“同时,这些设备有超过百分之九十的部分,还是个更上一代的S11手机的制造设备,其中超过百分之八十的时候,更是多年前我们在生产S9手机时候所使用的设备!”
“尽管几年过去了,我们的手机越来越先进,但是我们用来制造手机的设备实际上变动不大……当然,这也是我们刻意控制的结果!”
“为了降低新款手机的量产成本,减少改装生产线的新设备投入,我们在研发新款手机生产线的时候,是尽可能的沿用了老旧的设备!”
“这样不仅仅能够降低设备的更替成本,同样也能够节省设备操作人员的培养成本,在部分工序里我们的老工人几乎不需要进行专门的训练,只需要根据新手机工艺的技术参数的变动调整设备,那么就能够完全的融入到新设备的生产体系了!”
“目前来说,我们获得的成果还是相当不错的,这也是我们的量产成本能够得到较好控制的原因之一!”
徐申学此时道:“这个是相当不错且实用化非常强的路线,你们做的很不错!”
“控制量产成本,尤其是生产线上的硬件成本投入,这是我之前多次强调的地方,不仅仅在整机组装领域,在零配件生产领域里也要尽可能的做到这一点!”
“设备的整体硬件成本的控制,就是这么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
跟着一起过来的集团高级副总裁,分管供应链事业群的顾之明道:“徐董您放心,我们的供应链各个链条上,对成本的控制是相当不错的!”
“不仅仅是在生产线的硬件成本控制,也包括其他方面的控制,而在控制成本的过程里,我们也给我们的供应链厂商留下了充分的利润空间!”
徐申学道:“给供应链厂商留下一定的利润空间,让他们有资金,有动力配合我们一起对零配件进行持续的技术研发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是整机厂商,不可能什么东西都自己做,还是需要大量供应链厂家一起来搞的!”
当下智云集团里的供应链,其实和寻常厂商的供应链是不太一样的。
寻常厂商寻找供应链的时候,往往是各种压价,提出个各种苛刻条件等等,通过精密的成本计算,最后把采购价卡在供应商的成本线上……典型的恨不得把每一分钱都拿在手里,不给供应商留下一分钱利润。
不过考虑到现实经营情况,很多供应商企业也没办法拒绝,哪怕是不赚钱,甚至小幅度亏损也会答应这些条件,然后试图大规模的产量来进一步降低成本,通过其他方面来赚钱。
因为做了这些苛刻条件的订单不赚钱,甚至小幅度亏损……但是生产线还能维持下去,企业还能维持下去,可以尝试通过其他手段,比如压榨工人工资,降低人力成本,偷税漏税等各种方式维持生存。
但是不做这些订单,会亏损的更多,甚至企业直接倒闭。
以上这种情况,其实在国内的传统制造业里非常普遍,尤其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行业里。
高新技术产业里则是有所改变,但是也好不到哪里去,甚至是相当多大型企业的供应链也不例外。
但是智云是个例外!
为什么股票市场里,甚至还有专门的智云概念啊……要知道智云在国内甚至都没有上市,但是国内或者港股的股票市场里的很多企业,也经常会因为智云产品的畅销或受到打压而迎来股价上的波动。
但是其他行业里,可是很少能够看见这种情况的。
这是因为,智云的供应链体系里,采取的是和供应链厂商共同成长的原则。
不会把每一分钱利润都拿走,搞枯泽而鱼的那一套!
智云集团会给供应链厂商,留下一部分利润,以维持生产线的更迭,新产品的技术研发。
再加上智云的订单足够大,这就给供应链企业带来了大量的营收和利润,使得智云供应链体系的一些上市公司,在股票市场上表现的非常好。
尤其是智云产品大卖的时候,他们的股价也会跟着迅速上涨。
当然,智云要是遇到什么危机了,他们不可避免的也会受到持续影响。
最近半年时间里,智云的股价持续阴跌,从六千多亿美金一路跌到现在的五千三百亿美金,市值蒸发了足足一千亿美金。
而一大票智云供应链企业也受到了影响,股价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由此可见,智云供应链的企业,实际上是和智云高度绑定的,不管智云有没有控股该供应链企业。
而智云是如何和供应链企业共同成长,并且高度绑定它们的?
全资收购的就不说,这本身就已经是智云集团的一部分了,比如领域的指纹识别万金科技,铝合金机身领域的安隆精密。
一方面是通过战略投资,成为控股股东的,具体例子就有做屏幕的华星科技以及其他一些公司。
其次则是一部分战略投资,持有一部分股份,但是不控股的企业。
比如同样做屏幕的京东方,做触控IC,同时已经向市场供应指纹识别模块的前顶科技等企业。
除了这些收购,投资手段外,智云供应链体系里的利润分配以及价格体系也是至关重要。
基本上是这么一个流程:供应链厂商研发出来一款新零配件产品的时候,智云一旦确定采用,就会大规模下订单,同时还会给供应链厂商比较高的采购价,让供应商拥有充足的利润。
按照产品研发投入,采购数量,采购成本,量产成本等诸多不同,会在后续一段时间后降低采购价。
并且这个降低采购价的流程是阶梯式持续的,隔一段时间就会降低一定比例的价格。
以此逼迫供应链厂商在新产品研发出来之后,持续进行研发,降本增效。
同时老款产品也会因为逐渐没有多少的利润,进而逼供应链厂商在研发领域里保持投入……最好是把前面赚的钱都投入到新产品的研发当中去。
换句话说,智云前期给供应链厂商的高利润,可不是给那些供应链厂商的股东们用来分红的。而是给他们用来进行研发的……你要是不进行研发,那么可能两三年后,你没有了新产品,同时老产品也到了寿命期的尽头。
这个时候,基本上也就相当于被踢出了智云供应链……这种失去了研发力量,又被踢出去供应链的厂商,基本上就是破产倒闭的命。
至于供应链厂商的老板怎么赚钱……他可以获得一家稳定而高效的供应链企业啊,这股份值钱啊,可以从股份里套现赚钱啊。
至于分红这种低级的事,很少有大企业会搞的。
比如智云上市以来,从来都没有进行过分红,只是在去年的时候进行过一次股份回购计划……当时赚的钱太多,现金流太高,这么多钱一时半会的也花不出去,因此就进行了一次股份回购计划。
也是当时的这一次股份回购计划,直接把智云的股价拉高到了六千亿美元大关!
当时趁着股价高企,徐申学以及一大票战略投资者们就出售了不少股份进行套现。
大股东们趁机套现,普通投资者们买到了更多的股份,股价也变的更高……所有人都很开心。
只是后来大股东们套现太多,又把股价给砸下来了。
价格下来后,徐申学旗下的几家离岸投资公司又陆续增持智云的股份,去年秋天的时候,智云市值再一次冲突六千亿美元。
但是势头不太对劲的时候,徐申学又开始减持了……减持到今年三月份的时候,眼看着新一代手机即将上市,这几家离岸投资公司又开始增持智云股份了。
这么来了几次后,徐申学手头上持有的智云股份其实并没有少太多,但是却陆续套现了大几百亿美金。
这割的,就是美股普通投资者的韭菜!
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嘛,基本都这么玩……当然了,一些玩的不好的人很容易进监狱。
不过徐申学不用担心这些,他名下隐蔽企业一大堆,各种隐蔽性非常强的离岸企业数不胜数,他旗下的资本操作是相当复杂的,不动用国家级的战略手段,你根本查不出来……
就算查出来了,其实也没哈用,各种白手套,皮包公司一大堆……他国执法机构找不到证据的。
就算有证据,也会被第一时间摧毁。
徐申学这种超级资本大佬的玩法,和普通金融投资者的玩法,看似一样,但实际上不一样。
所以,普通人只会看到一些普通企业的高管,一些金融从业者因为操纵证券市场而被关进监狱……但是你不可能看见一些巨头企业的背后大老板被关进监狱的。
而实际上他们干的事其实差不多。
柳河投资,仙女山控股的诸多资金,除了常规套现资金外,剩下的基本都是这么来的。
因为作为智云集团的掌舵人,徐申学想要让智云的股价有太大波动难度很大,但是小幅度的波动容易的很。
比如让它上涨,都不用费什么事,选择性公布成绩良好的产品销量,营收就行了。
而想要让它跌就更容易了,随便公布几个负面消息,智云股价立马就得跌!
而利用这些真正的内幕消息,徐申学旗下的投资机构可以轻易的进行根据估价波动进行套利。
当然,都是一些正常情况下的小幅度股价波动,不会去搞什么大规模的股价波动的,不是因为风险大,而是难度也太高。
整体来说,股市对于徐申学这样的人而言,就是单纯用来割韭菜的地方。
——————
因为智云供应链的特殊性,很多供应链企业是挤破脑袋想要进入智云供应链,同时很多已经进入智云供应链的企业,又想方设法增加更多营收,开展更多的业务,尽可能的摆脱智云依赖症。
智云的体量太大,订单太多,这对于大量的智云供应链体系里的企业而言是好事也是坏事。
好事是赚钱啊。
而坏事嘛,那就是来自智云的订单营收以及利润,会占据供应链企业大多数甚至八九成以上的营收和利润。
企业的生存严重依赖智云的订单。
这种情况下,自然是智云说什么就只能做什么。
这也是过去几年里,前顶科技费尽心思研发指纹识别技术的缘故,就是因为前顶科技前期对智云/威酷供应链体系有太大的依赖。
来自智云以及威酷的触控IC以及其他部分产品的订单,一度占据了前顶科技百分之七十多的营收份额。
这让他们公司的管理层是一边享受着一边担心着。
所以才费尽心思研发指纹识别技术,并且通过几年积累后,已经算是搞的七七八八了,虽然还没有正式应用在手机上,但是不出意外的话,到明年就会有一些其他品牌的中高端手机采用他们家的指纹识别技术方案。
等到那个时候,前顶科技才能够说摆脱了对智云/威酷供应链体系的依赖症,成为一家独立自主的智能设备零配件供应企业。
不过智云集团旗下的投资公司,同样拥有一部分前顶科技的股份……所以前顶科技以后要是能够成为大量手机厂商的指纹识别技术供应商,智云集团同样也能分一杯羹。
智云集团的诸多布局,是深入整个电子消费产业链的,可不仅仅是做终端产品那么简单,它还掌控了大量全资自由、投资控股以及部分战略投资的供应链企业。
整个经营模式,比四星那边做的还要更加极端一些,不断的试图深入电子消费产业链的每一个领域。
不过这些供应链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集团的终端产品提供最优秀的零配件,让智云集团的终端产品具有最优秀的市场竞争力。
而这些优秀的零配件,从各供应链企业的生产线上生产出来后,通过空运,陆运等各方面运输渠道,最后集中到威酷实业等代工厂里,最后组装出来一一台终端设备。
就和如今徐申学手中的这台从测试生产线上生产出来的S13一样。
徐申学拿到这台手机后,亲自拆开包装,然后从里头拿出来了一台全新的S13手机测试机,同样还看了包装盒里的其他几种零配件,如充电头,充电线/数据线,有线耳机,说明书以及卡针。
这些零配件也有所变动,那就是今年的智云S系列手机,取消了3.5毫米耳机接口,直接把耳机接口和充电接口整合了起来。
取消3.5毫米耳机接口,可以有效库充手机内部空间,同时取消一个接口也更有利于防水处理。
所以现在搭配的耳机,是采用被智云称之为‘USB-T型接口’的特殊接口。
同时为了兼容用户手中的一些旧耳机,降低用户的负面心理影响,还额外附送了一个3.5毫米接口转接T型借口的连接头。
而取消3.5毫米耳机接口,还有一个重要战略作用是搭配推广自家的蓝牙耳机。
智云集团的蓝牙耳机去年就已经研发成功,为此不惜自研了一种特殊的蓝牙协议,同时在今年新生产的各种智能终端设备里,都加入了支持蓝牙4.5协议的射频信号芯片。
而S13手机作为最适合搭配蓝牙耳机的手机,再加上S13用户的消费能力普遍比较高,所以在设计中,用户的最佳使用模式是S13手机搭配蓝牙耳机。
如此情况下,取消3.5毫米耳机接口也就成为一种重要手段。
除了耳机有所变化吗外,而其他的零配件则是没什么变化了,充电头万年如一,比如智云集团自从推出第一代C1手机以来,充电头就没变过,万年5w充电头。
当然,不仅仅智云如此,其他手机品牌也没太大区别,基本不会胡乱变动充电头这些零配件的。
倒是数据线每年都会变化,主要线材不变,接口不变,但是接头上的内置小芯片会持续升级换代,以维持加密性能。
避免被破解,确保数据安全以及充电安全,再顺便卖个数据线……后者是重点。
简单看了看这些零配件后,徐申学拿起来手机,撕开了保护膜后简单翻看了一二。
这是一款亮黑配色的手机,在配色上相当不错,其独特的类似烤漆工艺,拥有良好镜面效果的漆面非常不错。
要在铝合金机身上,实现这样的镜面烤漆工艺可不容易,成本也更高,在之前的S11手机以及S12手机里,都是只作为Pro的专属配色。
而今年,这种镜面亮黑配色也出现在了S13标准版上,并且工艺技术进一步提升后,其效果也更好。
拿在手中,这款S13手机标准的重量和S12标准版差不多,但是明显手感要更小一些,因为S13手机的屏幕虽然还是四点七英寸,但是屏占比更大,所以屏幕边缘位置更窄一些,整个手机的高度也更低一些,整体尺寸比S12标准要稍微小一点。
这个稍微小一点,也就带来了更加优秀的握持手感。
其他方面的外观设计倒是和S12标准版没太大区别,按键,摄像头布局都一样的。
至于双摄像头,这个只会部署在S13Pro版本上,标准版是没有的。
按下开机键后,徐申学开始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进行了设置,设置完毕后简单尝试使用了起来。
感觉怎么说呢,就很流畅!
这种流畅的感觉,比现在使用的S12手机要明显不少,同时一些动画的时间也更缩短了。
之前受限于手机硬件水准,打开APP或者进行一些操作的时候,实际上哪怕是S12手机也会有一定的延迟,为了降低这种延迟给用户带来的卡顿感觉,智云集团的系统工程师们是设计了非常巧妙地动画。
用户在进行操作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动画效果,比如APP的扩大和缩小这些……这些动画效果并没有其他实际意义,纯粹是为了好看以及掩盖延迟。
如果没有这种动态画面进行掩盖,那么就会出现用户点击了某个APP后,一两秒内手机都没有反应的尴尬……但是通过动画效果就可以避免这种尴尬,用户点击后,系统立即反应先给你来一段动态画面,实际上系统正在疯狂调用算力启动APP或进行其他操作。
等系统启动APP成功或者其他操作成功后,动态画面刚好结束让用户看到。
如此,也就有了看起来非常‘丝滑流畅’的效果。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很多人觉得智云手机更流畅的原因之一……智云的系统工程师在这些细节方面下了大功夫以掩盖延迟。
而现在使用S13手机的时候,各种动态画面演示时间却是大幅度缩减了。
为了避免误会,徐申学还当场拿出来了自己日常使用的S12PRO手机进行简单的对比,而经过简单对比后,可以看见,点开同样的APP,进行同样各种操作,新款的S13手机的动画时间要更短,至少缩减了一半以上。
后头的谢建勇看见徐申学进行这种对比,当即上前解说道:“徐董,我们在新手机里采用了六十四位的芯片以及操作系统,同时我们的运行内存以及闪存的性能都对比之前的S12手机提升了一代。”
“这些综合加起来,让我们的S13手机的算力资源以及调动算力资源,处理程序的速度都大幅度提升,最终反馈到使用体验上,我们的新手机将会更加的流畅!”
“平均下来,大概能够缩短百分之三十五的动画演示时间!”
徐申学点头:“挺好的,用起来更流畅了,而流畅性就是我们智云手机的生命,核心竞争优势!”
同样是安卓底层核心的手机,为什么智云手机就是卖的比其他安卓手机更贵,销量更好啊,除了一些独特科技优势外,最核心的就是流畅性。
智云手机,嗯,主要是说旗舰机S系列,就是比其他手机更流畅。
而这种流畅,是基于核心硬件水平的进步,系统的良好优化适配。
比如YunOS系统更加注重当前软件的支持力度,同时S403芯片则是相对应的单核性能更强悍综合带来的。
这就是有自家系统和SOC芯片的独特优势,可以更好的进行相互搭配,围绕着对方进行专门的优化设计。
要不然的话,YunOS系统如果采用现在高通那种普通多核SOC,其实也做不到如今这种高度流畅的程度。
不是高通的SOC不好,而是不适合如今的YunOS系统使用。
此外手机的内容生态优势也是原因之一。
海外市场里四星等安卓手机的生态也不差,因为他们使用的都是谷狗的安卓生态,谷狗在这方面的管控也非常严格的……基本上就是炒着水果和智云商城搞的。
因此在海外市场里,其实智云和四星等其他安卓手机,在生态上区别不是很大,只是智云在生态管控,主要是第三方软件下载上更加严苛。
而国内市场就优势太大了,因为谷狗的安卓商城在国内没办法用,所以也就让国内的开源安卓生态体系,出现了巨大的管理漏洞,各种群魔乱舞。
而智云在国内的生态,则是没有这种情况,基本上能够维持全球一致的严苛管理。
整体下来,智云的生态优势对比其他安卓手机,是比较大的。
多方面综合起来,就让智云手机不管是在国外市场还是在国内市场,都能体现出来更流畅的优势。
能够在流程程度上和智云相对比肩的,也就只有水果了……他们也是自己玩系统和SOC。
都是自家的东西,爱怎么搞就能怎么搞,这是智云和水果对比其他手机厂商的巨大天然优势。
详细体验了一番这款S13标准版后,又拿起来了旁边一款S13Pro标准版体验了一番,其他方面变化不大,就是屏幕更大一些,手机也更大更重,功能上则是多了一个双摄像头。
把这两款手机都详细体验过后,徐申学这才转身道:“S13手机的这一批试生产版本,用着还行,技术部门怎么说?达到技术标准了吗?可以投入量产了吗?”
谢建勇道:“我们的测试部门已经针对这一批次的前期试生产版本进行了各种详细的检测,效果很好,达到了我们的设计指标,预估的量产成本也达到了预期,目前状态已经可以进行大规模量产了。”
徐申学道:“既然如此,那么就开始量产吧,后续的产能爬坡也需要时间,争取在六月的发布会之前,备货充足一些!”
“这每年新手机上市都引起抢购而导致全球缺货,这已经影响了我们的手机销量!”
“毕竟一款手机最好卖的时候,还是刚上市的那几个月时间里,前期卖多一些,后面的销售压力就会相对小一些!”
安大宇这个时候道:“确定转入量产状态话,我们在五月份就能够开始量产备货,并进行产能爬坡。”
“我们威酷实业这边,生产线的改装建设是同步进行的,进入量产状态会非常快,能够在五月份以及六月份这两个月里,预估一共生产出来两千万手机。”
旁边的顾之明也道:“比亚迪以及立讯那边也正在做量产准备,虽然进度会稍微差一些,要在六月份后年才能够进入全速生产状态,但是两个月下来,他们两家加起来的产能预计也有一千万台。
“三大代工厂,能够在五月份和六月份为我们提供三千万台手机,应该是能够应对上市初期的全球抢购浪潮了。”
不过这个时候,季成河却是一边呵呵道:“这可难说,我们的新款S系列手机,上市初期可是非常枪手的,再加上我们是全球同步上市,第一批上市国家就会达到三十多个,一个月后的第二批上市国家也会有五十多个,三个月内,我们就会把新款S13手机,铺满全球各地市场!”
“这前期的需求量将会是庞大的,去年的S12手机上市的时候,前面三个月里,全球各地市场都存在着严重的缺货情况,直到四个月后才逐步缓解缺货现象!”
“今年我们的S13手机,不出意外还是需要面对这种情况!”
“除非我们主动推迟手机发布上市的时间,争取更多的量产备货时间,库存更多的手机,但这是不可能的!”
“今年四星的盖乐世系列三月份就发布了,提前抢占了一些市场,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旗舰机发布会经过数年演变,已经在基本定下来了,那就是每年的六月份的第四个周五,全球各地的消费者也都已经熟悉了我们的发布会时间。”
“不少换机用户都会根据我们的发布会时间表制定换机计划,一些购买我们老款手机的用户,也因为知道了我们每年都会在六月份发布新机型,对老款手机的价格变动有了心理预判!”
“贸然变动新款手机发布时间以及上市时间,将会造成一连不可逆的负面市场影响,会导致减少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的潜在营收,这是不可接受的。”
“过去两年,水果的新款手机就因为研发以及量产延后,被迫两次推迟了发布会时间,和之前我们一样的六月份发布,改为了九月份发布,这导致了七月份以及八月份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成为了我们的新款手机市场独占期,让我们大量卖货的同时严重压缩了他们的手机销量空间,进而导致了不小的损失。”
“今年,我们已经得到了明确消息,为了重新和我们进行针锋相对的竞争,不至于让我们独占两个多月的空白市场,他们去年开始就已经加班加点,迅速推进了新款手机的研发进度以及量产准备时间,并准备在今年的七月份上旬发布手机!”
季成河道:“所以,S13上市后依旧全球缺货是大概率的,但是推迟发布时间也是不可能的!”
“而唯一的解决办法,就需要供应链这边努力,进一步提升前期产能了!”
顾之明听着季成河的话,有些无语:“前期产能哪有这么容易提升啊!”
“生产线的准备,都是按照你们市场部门给出来的大概年销量来进行规划的,你们市场部门预测这款手机有一亿八千万台的年销量,那么我们供应链部门自然是按照这个一亿八千万台的销量去规划产能,在这个产能规划下,也不可能说在前面几个月里就把手机都生产出来,后面生产线停产啊!”
“这又不是一锤子买卖!”
“而且新款手机从试生产测试再到量产,时间已经压缩的非常紧张了,各大供应链厂商以及代工厂方面,在元旦后实际上就已经开始为新款手机进行准备工作,三月份开始就已经开始进行小规模生产各种零配件了!”
“这种紧张状态下,前面的两个月备货时间还能做到三千万台的备货已经很不容易了!”
供应链部门和市场部门,一向来矛盾比较多!
每次市场缺货的时候,市场部门就指责供应链部门办事不利……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自家竟然拿不出货来卖!
但是供应链部门也很有意见,每年新产品上市的时候,市场部门为了推卸责任,往往都会做相对保守的销售预估数据,然后供应链部门根据这个数据去提前安排产能。
等到产品真正上市了,市场部门又会觉得供应链部门办事不利,供货不足。
对此顾之明很有意见,你市场部门只给了一亿八千万台的市场预估,难不成我还能按照三亿台甚至五亿的产能来给你规划啊,那不做梦嘛!
你季成河要是敢黑纸白纸,说新款手机有三亿台的年销量预估,卖不出去提头来见,徐董又同意的话,顾之明分分钟给你安排三亿甚至五亿的年产能。
但是很明显,季成河不可能这么做,季成河就算这么做了,徐申学也不会同意!
市场容量是有极限的,而能打破多少极限都是未知数,是不可能冒如此巨大的风险去赌一个未知数的。
再者,智云水机也不是全年缺货,只是前面一两个月缺货而已。
不可能为了前面一两个月的缺货情况,就贸然增加整个供应链的产能的,风险太大,成本太高,得不偿失。
所以就只能这样,在新手机上市的时候,前期两个月里一边缺货一边卖了。
同样的,每年新旗舰上市的时候,也是顾之明和季成河对喷的时候。
对此,徐申学就当没看见。
这些都是属于正常的属下不同部门的矛盾,徐申学一般不会轻易的插手。
智云如此庞大的企业,各部门,各子公司多了去,而不同部门和子公司之间的利益诉求有时候是不一样的,甚至是彼此间有冲突的。
如此平衡、协调公司旗下各部门以及子公司之间的利益冲突,也是徐申学日常经营公司的一个主要工作。
而到目前为止,得益于智云集团的整体是蒸蒸日上的,所以这些矛盾还能被掩盖,加上徐申学也还算勤勉,同时集团的组织构架也算合理,所以目前徐申学还能掌控。
至于未来会变得如何,那只有等以后再说了。
不过徐申学也不是个固执迂腐的人,他一向来都积极求变,经常根据第三方咨询公司的专业意见以及公司内部的情况,对公司的构架以及高层人事进行一定的调整和变动。
企业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不然等待他的就是慢性死亡!
智云集团也不会是个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