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何事?”左庸眼神微凝,声音低沉。 左宗便将与姜滔结识的过程,以及今日之事详细告知。 左庸听后,果然对这个姜滔产生了兴趣,他的脸上露出一丝赞赏:“能从你口中听到对其夸赞,想来是有些本事的。 他此次前来,不仅没有请求你为其说情,还表示想要多立功,想来也是有野心的。 不过,我并不怕他有野心,就怕他没有本事。既然如此,我会留意他的。” 两日后,大军集结完毕,便开始朝祝阿出发。 从临淄出发的另外三部兵马,连上各将领的私兵,一部也就一千多人。唯独陈谅所部,确有四五千人,十分引人注意。 左庸见了,也是疑惑不解,要知道刺史只是让他统领5部兵马,每部按照编制也就两曲1000人,加上将领私兵,一般也就一千多人,超过2千已是异类。 陈谅所部却这么多,都快赶上一个校营了。 左庸便将陈谅等人叫来问话,而得到的答案却让他十分诧异。 陈谅汇报了自己所部的组织情况:自己所部原本有1000官兵,自己还有500骑兵私兵(在临淄时,陈谅也用缴获,将自己的私兵扩充到了500骑兵),而姜滔确有1500的私兵。 另外他们同乡李岩,带有1700人的台县义兵,他们一直在一起作战,此次也就再次跟随陈谅前去阻拦兖州黄巾。 左庸听了,思索片刻,觉得多多益善,反正他们只是私兵和义军,无需自己提供粮饷,也就没有多说什么。 只是让陈谅所部走最后面,怕他们乌合之众行军混乱,乱了自己的军阵。 只是路上发现他们的行军队列,比其他三部还要整齐,一时对陈谅姜滔他们更加好奇了。 路上,陈谅告知姜滔,此行将路过台县,他将趁机回家一趟,问姜滔要不要同行。 姜滔其实也想回家一趟,毕竟离家这么久了。 但是他想了一下,自己军队的士卒多是济南国人,此次会路过平陵城和历城,若是自己趁机回家一趟,那其他将领同不同意他们也回家,若是将领可以回家,那普通士卒同不同意他们回家一趟。 此行由左庸带队,又有其他部曲将领同行,若是自己让士卒回家,上面肯定是不允许的。 到时自己的部队肯定军心浮动。一但军心浮动,那战力必然大减。所以姜滔最后还是觉得不回家了,自己能做到过家门而不入,相信其他将领士卒也就不会多说什么了。 不过倒是可以让姜浩和唐虎带人负责为部队官兵送一下家书以及送往家里自己获得的粮饷与奖励。 毕竟大家一路战斗,很多士卒都积攒了许多粮饷与战后奖赏。此次就要姜浩他们负责将想要寄往家里的连同家书都一起送去。 士卒大多不识字,姜浩只能趁着行军扎营休整时,请人为士兵代为书写家书。一时,军中士卒都很高兴。 因人员辎重过多,行军速度缓慢,一日只能行军五六十里。 期间,左庸在帐内议事,姜滔每次都参加。 左庸并未特别找姜滔问话,只是在询问各部曲行军扎营等情况时,轮到姜滔汇报事宜,左庸特意留意听了一下。 见其布置周全,回答头头是道,很是满意。 大军花了四天,才到平陵城,在平陵城休整了一日,与济南国派出的一部兵马汇合后,继续向祝阿行军。 又行军两日后,进入祝阿县境内。 祝阿县就在历城西南部不远,但这里属于青州平原郡祝阿县。是青州平原郡、济南国、兖州济北国、泰山郡交界处。北边是济水,南边是齐鲁山脉。 因此,祝阿是一个交通要道。 大军直接驻扎进了祝阿县城,开始加固城墙,准备守城器械。 前线斥候已经传来消息,兖州黄巾已经到了兖州东郡东阿县了。 姜滔看着忙碌的大军,心里一片迷茫。 因为他隐隐记得皇甫嵩好像从头到尾没有来过青州,而是直接去了冀州,在冀州数次大破黄巾军,杀了张梁张宝,鞭尸张角。 那么自己在这里守着,根本没有办法与皇甫嵩能够有交集。而且很有可能在这里白忙活一场,这次兖州黄巾根本不会来青州。 一想到这,姜滔心乱如麻。这次是左庸带兵,不会像陈谅那样好说话的,自己就算请命去兖州围堵黄巾军,想来左庸也不会答应的,毕竟他们只是得了堵截黄巾军,不让其进青州的命令。 不可能越境兖州去攻打兖州黄巾军的。 到了吃饭时,姜滔也在一旁发呆,思考着脱离大军的办法。 身边将领见他低头沉思,却不知其为何发愁,一时也不知该怎么相劝。 直至深夜,姜滔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却始终无法入眠,难道就这样放弃了吗? 夜,寂静无声,姜滔的心却杂乱无章。 他不甘就这样错过这唯一的机会,因为一旦不能趁机与皇甫嵩有所交集,那么自己只能无功而返,留在青州,最多参与平定一下青州黄巾余部,但那点功劳怕是不够上面分润的呢。错过了皇甫嵩,也就错过了其之后的功劳。 睡不着的姜滔,听着营外传来的蛙叫心里十分烦躁。听着远处传来的济水涛声,更是心烦意乱。 “自己难道只能被浪淘尽吗?”姜滔心里有那么一丝无能为力的感觉。 突然,姜滔似乎感觉自己抓到了什么,再仔细一想,浪声,对就是浪声,自己终于想到了办法。 姜滔又在心里完善了心中所想,然后带着笑容,睡着了。 第二日清晨,姜滔找到陈谅,让他与其一起去面见左庸。 陈谅不知姜滔是什么意思,但见其一脸严肃,也就整理了一下仪容,与姜滔一起去求见左庸了。 屋内左庸正看着舆图,想着各种情况下黄巾军攻来后自己的应对之法。听到下人来报,别部司马陈谅与曲军侯姜滔前来有要事相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