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一瞪眼:“怎么不是个难题了,这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张英将一小瓶的花生油拿出来,又将五斤大米放到桌上,说道:“看看这是什么?” 雷莹几人看到金黄色,没有一丝杂质的花生油,吃了一惊:“这是从何处得来的?一点杂质都没有,怕不是从外国佬那里弄来的吧?” “可是不对啊,你不是过雪山吗?怎么可能遇到外国人?” 众人感叹着,又去看五斤装的那包大米,见米粒白皙,没有任何石子或是其他杂质,又是大吃一惊。 张英道:“这便是我要同你们说的,很神奇的事了。我和江应尘同志过雪山时,在雪山之巅快走不动了,忽然瞧见路旁有一栋巨大的建筑。而建筑里头,吃的穿的用的,应有尽有。这大米和花生油,便是从那里头得到的。” 雷莹伸手去摸张英的脑袋:“你这是发热了罢?雪山之巅怎么会有巨大的建筑,又怎么会有这许多吃的用的?” 张英任由她摸自己的额头,嘴上道:“我可没有发热。那巨大建筑里头,有个年轻的小同志,她告诉我,她从90年后而来。” 众人听到这里,更坚信张英在说胡话了。 张英见众人一脸怀疑地看着自己,有些无力,便指指花生油和大米:“你们告诉我,这世上,哪里来的这样优质的大米和食用油?” 这确实是一个疑点。 主要是,张英早上跟着大部队翻过雪山,是他们亲眼所见——他们都去送来着。 隔了十多个小时的晚上,她突然就拿出过去从未有过的优质大米和食用油,着实很不可思议。 张英见众人脸上的表情松动了,便道:“你们若不信,明天同我上去一趟就是,正好可以搬一些物资下来。那里物资不少,我们搬下来,或是让途经此处的战士们吃,或是转移到别处,让其他大军吃,都是可以的。” 他们隶属西派第一抵抗军,按照转移的策略,之后还有第二、第三和第六抵抗军也要转移,粮食和各种物资,只怕不够,绝不会嫌多的。 张英说的很不可思议,很玄幻,可是,他们着实很需要粮食。 雷莹犹豫了片刻,很快做出决定:“既如此,明日若天晴,我们上去一趟。” 张英笑了起来:“放心,绝不会有事的。唯一需要担心的是,物资太多,我们搬不动。” 下一支抵抗军不知何时才会攀登雪山,留阮同志一个人孤零零地在雪山之巅等着,着实太孤单了。 张英很是心疼那个姑娘。 眼下,既然需要物资,那不妨上去,这样既能得到物资,又能让阮同志不孤独,一举两得。 江应尘一行人走得比张英略慢,下山之后,天彻底黑下来了。 所幸,由于吃饱穿暖,脚上的军|靴又防滑,加上物资丰富,战士们都平安下来了,没有一个掉队。 江应尘知道战士们都累了,因此就近找老乡借宿,让杨志川看着战士们,自己则往前赶路,希望尽快找到西派主力,告知山上有物资的事。 过雪山极为艰辛,主力这支大队也没走出多远,只是选了比较大的村子休整和过夜,故江应尘在夜里十点多时,找到了主力。 得知江应尘赶了来,负责接待的王应道将军亲自接见。 他先是关切地问其他战士是否安好,得知都平安地下了雪山,便放了心,问战士们现今在何处,江应尘为何急赶过来。 江应尘一一回答了,最后一个问题,说有要紧事要跟领导报告。 王应道笑道:“领导走了一天,又赶着制定接下来的计划,刚睡去不久。有什么事,跟我说就是。” 江应尘听了,将在雪山之巅所遇一一说了出来。 “竟有如此奇事?”王应道很是吃惊。 他的警卫员也说道:“莫不是你们迷了眼,得了住雪山上的老乡的帮助,便幻想成了未来的人事?” “未必是幻想。”孙长生参谋摇了摇头:“世上奇事古已有之,古有《述异记》的王质人归而斧柄腐烂,陶渊明误入桃花源,今亦能有江同志攀雪山而见未来客。再者,江同志讲述时,细节完整,且身上的军|靴军|帽和军|大衣,都不似这个时代能制作的。” 江应尘一边听一边点头,并快速从背包中掏出花生油、白糖和大米,还有不锈钢饭盒,说道:“孙参谋长说得没错,这些都是从那里得到的。” 王应道、警卫员和孙长生三人听了,纷纷拿起这些东西细看,目中异彩连连。 半晌,王应道说道:“你们有此奇遇,很好。但一切尚未成功,万不可因此而懈怠了。相反,要以未来的美好生活来激励自己。” 江应尘忙尊敬地应“是”。 王应道站起身,激动地走来走去:“我们胜利了,建立了一个新国度!我们的后辈吃饱穿暖,不再遭受战争之苦,好!好!好!” 说到最后,声音有些哽咽。 孙长生和警卫员相视一眼,也是满腔激动,眼眶微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