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稳定国家建设之后,秦始皇嬴政向西巡游。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嬴政携文武百官开启统一六国以后第一次出巡。 这一次的出巡影响意义非凡,秦始皇在位27年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先祖梦寐以求的统一大业,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告慰列祖列宗。 与此同行的还有公子扶苏,公子高,胡亥等一众子嗣。公子们在长兄扶苏的带领下长幼有序,一片祥和之气。 公子扶苏身边有两位目光如炬的勇士,虽然他的身上丝毫看不出来嬴政的样子,而占位的气势反倒是不输秦始皇嬴政。 身边的两位勇士就是秦国蒙姓世家,蒙恬蒙毅!只不过对于扶苏来说,他更喜欢平易近人。就像是儒家那样礼贤下士,拥有一种大者之气。 扶苏身上的气质不仅仅是因为拥有一个儒学老师,更重要的是他的成长经历战国时代英雄公子辈出的年代。 从信陵君到吕不韦,他们都是名噪一时用自己的气节和影响力深深的影响着乱世的终结。正是因为如此扶苏承接其意志! 秦始皇走到扶苏面前说道:“扶苏!!你准备好了吗?接下来的仪式就交给你指挥了,你要记住!不从者,国法处置。切不可礼善行之,知道吗?” 公子扶苏接过秦始皇的召令,他自信满满的指挥着浩荡的仪式,放眼望去都是整齐划一。繁忙而不乱的进行着! 在他们眼下的人也根本不好有丝毫的松怠,所有人的眼中看着的是公子扶苏,心中想的是秦始皇,这就是来自帝王的震慑。 父子两人都是经历过不同的时代,面对不同的境遇和危机。他们正好是两个极端,这也注定其走向不同的道路。 年少时,秦始皇遇到外戚专政!各方势力威胁王权,他只是在渺小的夹缝之中生存。如果不是华阳太后和夏太后两人主持局面,帮助秦始皇扫清执政障碍他可能就是一个傀儡秦王。 经历过天劫一般的孤独以后,秦始皇嬴政才开始慢慢的长大。他将自己埋葬起来,经历人生的悲欢离合。 对于秦始皇来说,他也是幸运的。因为在他而立之年接收了来自吕不韦等人努力的丰硕果实,他知道未来的道路!只是自己再也不是当初那个怀着浪漫主义的少年了。 秦始皇将自己的所有都给了自己的孩子扶苏。希望他能够走完自己未走完的道路,有他在身边这孩子才能够真正放开手脚开辟自己的道路。 他走到扶苏身边,轻轻的摸了摸扶苏的鬓发!看着儿子的神情和样子,他有时候也会回到自己年少时。只是他心中还有担忧,就是没有经历磨练的扶苏能不能承担大任。 对于公子扶苏而言,大家都知道他是帝国的接班人。更是整个帝国最强大的人嬴政的孩子,更是他的一个实现理想的吉祥物。这种定位就使得扶苏十分的尴尬。 从小养在深宫之中,他所经历都是来自强大父亲的庇护。根本就没有机会经历人生的挫折和锤炼,对于秦始皇来说一样他以后可以成长为一个独当一面的帝国接班人。 是非决断之间,他看不到人性阴暗的一面!过于顺利的人生,给他埋下了一个难以逃脱的宿命。这也注定他只能够成为别人精彩人生的配角。 在公子扶苏的指挥下,浩浩荡荡的队伍开始离开咸阳。从此开始,秦帝国的时代才真正进入急速猛进的道路上狂奔。 陇西栎阳旧都,雍城自秦德公元年(前677年)至秦献公二年(前383年)定都此地,建都长达294年,有19位秦国国君在这里执政,!栎阳城公元前382年到公元前350见证秦国由弱变强的历程。 秦始皇带着文武百官浩荡的西行,他就是希望用这样的方式告诉扶苏一步一步走来的不容易,更是希望他能够真正成长为一个独当一面的接班人。 一路之上,在一旁的族长长者给扶苏讲起家族如何从一穷二白的伯爵,奋不顾身通过自己的努力强大起来,这其中的心酸与眼泪不是一口可以讲述的。 老者的讲述,让他自己以及身边的秦始皇不觉得潸然泪下。他们不是忘不了苦难,是因为他们曾经的经历,真的可以感同身受。不知不觉间,他们都为今天的来之不易而心塞无奈,只是列祖列宗看不到今天的繁华。 只可惜在一旁的扶苏却纹丝不动,对于他来说就像是卖惨一样。从小到大,他能够看到体会的只有成败和数字,根本理解不了其中包含的含义和力量。 一场战争的结局只有胜负,在胜负之中却有着无法留存的悲欢离合!扶苏看着泪流满面的长辈,不知道现在该做些什么? 他只能够随着他们一起,装作很是闹心的样子。只不过这个样子对于他来说已经是自己的极限了。 看着眼前的孩子,秦始皇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生出来一个这样的货色,他真的想要上去给他暴打一顿。只不过现在他也强压着内心的怒火正襟危坐。 在一旁的长者,难断的家务事!他还是要畏惧权力的淫威,不是秦始皇在身边,估计早已经将公子扶苏吊起来家法处置了。 只有在经历苦难磨砺,咬紧牙关押过去的时候才能够真正体会苦尽甘来,不吃苦中苦,不会体味泉水的甘甜。 坐在正坐的秦始皇只能够闭上眼睛,心中默念道:“这是我儿子!这是我最喜欢的儿子!我必须忍,我这样的一代雄主怎么会生个这糟心玩意。 踏马的!!真想一剑捅死他,真想一剑捅死他。我这孩子,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够长大啊!!” 浩浩荡荡的车队,滚滚流逝的人间岁月!终究是不会同情在美梦中的弱者! 时代总是弱肉强食,哪怕你站在食物链的顶点,也会被自己的束缚所毁灭。只有在挣扎中苟且偷生,一步步强大起来才能够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