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章建议放慢阅读速度) 随着书信上的最后一笔落下。 眼前光影逐渐消散,地上的光路又往前延伸了几步,一切重归寂静,只留光路不断逸散着光色粒子。 便没有下一步变化了。 光色粒子迎风绕动,由近及远地飞舞着,似乎在暗示着余安年和方栀夏二人继续沿着路向前走。 ‘……’ 余方二人互相对视了一眼,朝前走去。 随着每一步脚印落下,成团的微光粒子逐渐亮起。 …… “孙啊。” 一道苍老的声音响起。 “阿爷,您说。” 另一道略微稚嫩的青年声音回应道。 两道光影出现在前方道路的另一侧。 隐约可以看出一人微微佝偻着身子,坐在太师椅上,旁边摆放着一把桌子。 另一人则是身姿挺拔,朝气正盛的青年,恭敬地站在一旁。 老人颤颤巍巍地伸出手,打开一旁桌子上摆放着的锦盒的盖子。 盖子微微开启,刀光铮亮,若有若无的煞气从其中飘逸出来。 锦盒之中赫然摆放着一柄宝刀,凭其光泽,只一眼便可看出其绝对是削铁如泥的利器。 老人的手在触碰到刀柄的那一刻便不再颤抖,在光影模糊的五官轮廓里也可以隐约看到—— 那双苍老的眸子里攀升起锐气。 佝偻的身子将背打直,他将宝刀向前直直递去,不复从前那般半身棺椁的模样。 中气十足地说道: “阿爷晓得你今日要上那战场,于是趁夜将这柄家传宝刀磨得更加锋利了些。” “你且将这宝刀拿去,上了战场,给阿爷把招子放亮些,莫要让那群洋鬼子逞了威风。” “可知晓否?” 闻言,青年连忙伸手将那宝刀从老人手上接过。 “孙儿知晓!” 老人点点头,从未离开青年身上的苍眸里有些不舍,眼眶红润。 他张了张口,欲言又止。 见老人这般心事重重的模样,青年一改先前拘谨扮势,嬉皮笑脸道: “阿爷,您且放心便是,我绝不会堕了您威武将军的名号。” 威武将军...... 这是当年自己在军中抗击洋鬼子入侵时被他人用作耍宝的诨号。 ‘好小子,这是拿玩笑搞我难堪嘞。’ 老人抬手作出一副要狠狠教训青年的态势,吓得青年忙收起宝刀,背起行装向大堂外跑去。 “你就欺负我这老头儿腿脚不便!” 老人气急败坏道,看着青年的背影,眼角有些模糊。 仿佛回到了以前这孩子还是个小娃娃的时候。 自他长大以后,在自己面前越发表现得拘谨。 两人多久没有这般玩笑过了? 老人轻轻一叹,坐在太师椅上,心中因为离别而积攒的郁结之气倒是松去了不少。 “阿爷!” 只见青年缓缓在门口停下脚步转身,面容阳光含煦。 他大声喊道: “阿爷!” “子承父业!” “这是咱家三代人的传承!” “阿爹和阿娘身死在战场上,您从未哭过,也告诉过孙儿您不难过,您反倒很为他俩骄傲、欣慰。” “可孙儿知道,您又怎的还不希望他二老回来呢?” “您放心!我定多砍杀些洋鬼子,将他们赶出我大炎疆土!” “让阿爹和阿娘在九泉下瞑目!” “也完了您多年未尽的夙愿!” 言罢,青年再度转身,步履铿锵地走了,一往无前。 “好,好!” 老人闻言忍不住叫好道,脸上却流下一抹温热。 老人泪流满面。 家中向来德高望重的顶梁柱此时却哭得像个小孩似的。 ‘......’ 沉默良久,老人望着空荡荡的大堂。 “我又何尝不如此希望呢?” 他长叹一声。 几代人都无法完成的夙愿。 当真能在这一代完成么? 那才刚挺直了几分的身子重新又变得佝偻,老人目光幽幽地望向远方。 “孙儿呐……” “若是识不得路,走不回来了,记得告诉阿爷一声,喊大声点。” “阿爷......接你回家。” 伴随着老人的一声长叹,光影再度如从前一般消逝而去。 …… 光路再度向前延展,粒子消散。 这一次。 余方二人没有半分迟疑地向前走去。 …… “喂,兄弟们!” “听说打东边儿来了群洋鬼子!” “那群狗杂碎说想将我大东煌亡国灭种!你们说答不答应?” “他娘的,老子才不答应!” “还有我!” “我也是!” “......” “好了,大家都静一静!” “汉子我打算组织一支义军,去东边干他娘的。” “有没有愿意和我一起去的?” “算我一个!” “我!” “......” “各位弟兄!既然入了义军,那咱以后便是一家人,亲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