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最新一期的《科幻世界》一经上架,就立马被抢光。 而且不只是线下,《科幻世界》的官网自新的一期发布后,就陷入了持续的崩溃状态,每次修复好,过不了几秒,就又崩溃了。 科幻世界杂志社主编曹征路看着屏幕上持续的404,红温了。 曹主编咆哮道:“到底什么时候能修复好?” “曹总,人流量实在是太多了,我们的服务器根本就不够用啊。” 技术部门已经紧急调集了更多的服务器资源,并正在全力优化系统以应对前所未有的访问量。 “嗯。” 曹征路点了点头,转头对另一个人说道:“库存现在怎么样?” “已经和印刷厂沟通好了,最近一段时间,会全力保障我们的。” “那就行。” 曹征路再次望向那堆积如山的订单,脸上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MD,这泼天的富贵,总算要轮到他老曹了。 《山》的火爆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原本在以往的销量中,科幻世界发行量最少的一期是七百份,而最多的一期则是四十万份。 但是这次,仅仅是三天的销量,就已经打破了四十万份销量的历史纪录,而且还在持续攀升。 然后,《科幻世界》又冲上了热搜。 #《科幻世界》缺货(爆) #李立文的《山》(爆) “谁懂啊,家人们。怎么到处都买不到《科幻世界》啊。” “MD,我从来没有想到,会有一天,连《科幻世界》这么小众的杂志都买不到了!” “呜呜呜呜,到底是谁在和我抢《科幻世界》啊。” “还好我买的是年刊,不用和你们抢。” “哥,李立文的《山》看完了吗?感觉怎么样?” “非常好看!非常牛逼!不愧是最年轻的诺贝尔得主!” 社会各界对《山》的狂热追捧,让这本杂志几乎成了现象级的存在。 而线上线下的抢购热潮,也让《科幻世界》杂志社的工作人员们忙得脚打后脑勺,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与自豪的笑容。 与此同时,关于《山》的讨论,也越来越多。 “看完了李立文的《山》,我算是明白他为什么要去爬珠峰了,‘山无处不在,只是登法不同。 山就在那儿,总有人会去登的。’李立文,牛逼!” “确实如李立文所说,山是无处不在的,曾几何时年少轻狂的时候,在那个生活了许多年的小村子里面,看着连绵的群山,总想看看山的那边到底是什么。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是人类整体前进的根本动力。” “山无处不在,我们都在山脚下!” “虽然很不理解登山这项活动,但是也为书中主角与外星人的对话所震撼。” “看完以后,突然泪如雨下。身为一名登山爱好者,我曾经在雪山上,永远的失去了一条腿,但是我并不后悔。未来,我仍将坚定不移地踏上征途,向更高的山峰进发!用书中的一句话来总结:‘山的魅力是从两方面感受的:一是从平原上远远地看山,再就是站在山顶上。’” “人类在宇宙面前是多么渺小,自以为可以登上山顶,其实只是被困在山脚,除了外太空,我们对海洋,对高山,对地核,其实也都还一知半解。这部作品对外星世界的描绘非常硬核,再现了地核中外星生物艰难的生存发展之路。人类的文明发展至今同样弥足珍贵,敢于探索敢于攀登的精神必须得继续积极的延续。” 如果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山》的发表,那必然是‘石破天惊’这四个字。 从来没有人能想到,科幻小说,还能这么写。 在这部小说中,没有对高科技的描写,没有对未来世界的憧憬,也没有对宇宙的探索。 有的只是人类最原始,最深刻的情感,有的只是对未知的渴望与对自我的挑战。 在《山》这本书中,山不再仅仅是地理上的高峰,它象征着人生的困难、挑战与未知。主角的每一次攀登,都是对自我极限的突破,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索。 而书中提到的与外星人的对话,更是将这一探索提升至了宇宙的高度。 “那我告诉你,这是一个200亿半径的泡世界。” “我们的宇宙是一个空泡,一块更大固体中的空泡!” “我们是一艘泡船,叫‘针尖号’!” ……………………………………………… 2018年7月20日,对华国科幻界而言,无疑是一个辉煌的里程碑。这一天,李立文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推开了科幻世界诶的大门。 此时此刻,大众才恍然大悟,原来,真正的科幻作品,不仅仅需要科技的支撑,更需要情感的共鸣和深刻的思考。而绝大部分华国科幻小说的广大读者群体,并非钟情于那些让技术痴迷的理工科低年级学生会心一笑、感受到纯粹快乐的技术性作品,而是更倾向于那些采用通俗叙事手法的科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