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成便拎着两盒茶叶去家属院,按照解主任交代的路线找到七号楼一楼,上前按响了门铃。 很快地一位中年妇女打开了门,上下打量着金成,热情地招呼道:“你就是处办新来的金秘书吧?快进家里来坐坐……小悦,快过来给你小金哥哥沏茶……” 金成看到门内一位年龄与自己相仿的漂亮女孩往这边看了一眼,答应着去沏茶,道:“谢谢阿姨,就不给您添麻烦了,我今天不进来坐了,处里还有点事情要处理……哦,这是秦部长的茶叶……”金成站在门口客套了一番,便挥手道别。 第二天上午,金成坐在办公室里编辑一期信息简报。这篇稿子来自青海的一个工程项目部,写的是项目文化建设方面的具体实践,文稿的质量相对还行。项目部办公室主任还专门打来了电话,讲是经过了反复修改和完善,希望处办能够采用,给编辑、斧正,宣传一下,鼓舞鼓舞项目部的士气。 金成前前后后读过了,觉得这篇稿子写的确实还行,显然下了不少功夫,不像有些项目部报上来的稿子,常常是文不通、句不顺,还错别字连篇,让人看了头大。不采纳吧,怕打击了基层撰稿人的热情;采纳吧,那稿子改起来大刀阔斧、伤筋动骨,比重新写一篇都费劲。 金成在改稿子的过程中,发现青海这个项目部的工作还是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特色和闪光点,值得深入挖掘一下。他又想起来,宣传部李部长曾专门给他交代过:“小金,虽然你到办公室当了秘书,但是作为文科生科班出身,还是要多写多练,多支持我们的宣传工作。局里办的企业月刊,还有总局办的企业报纸,你和小孙一样,可以多写稿、多投稿、多发稿……” 于是,他给青海那个项目部的办公室主任拨了长途电话,在电话中先是对稿子进行了肯定,然后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修改意见,希望项目部再对相关部分的素材作进一步发掘和补充,不仅处里要采纳,而且准备向局里和总局投稿。对方听了很高兴,连连道谢,称马上行动、迅速落实、尽快反馈。 金成刚放下电话,看到解主任慢悠悠地踱步过来,道:“小金,在忙什么呢,怎么样,咱们办公室的节奏,还适应吧……” 金成连忙站起身来,道:“谢谢主任的关心,感觉这些日子没少学东西,能适应得过来……刚才我在编辑青海那个项目部报送的稿件,感觉还挺不错,我刚打电话请他们再挖掘、补充一些素材,准备修改过后再请您过目……” 解主任道:“可以啊,青海项目部经理还专门给我打了电话,比较重视这个稿件,你就多下点功夫,给他们好好改一改,刊发一下……对了,一会后勤部秦部长的女儿到办公室打印个材料,你就帮她打印吧……” 金成道:“好的。完全没问题。”金成说着,无意间发现解主任离开前意味深长地一笑,心里还有点纳闷。 多年以后,金成无意中想起这件事,把前后的情节串联起来,才明白在这件事情里似乎藏着某些蹊跷:自己到后勤部送材料,到秦部长家送茶叶,秦悦来打印材料,原来都是以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方式进行“相看”,只是自己太愚钝了,没有反应过来。正因如此,秦悦到办公室打印材料之后,也就没有然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