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率先站出来,开口道:“回禀官家,政事堂已经准备妥当了。” “涉及金国大片的区域,尤其昔日的辽国也是金国的一部分,地域辽阔,需要太多太多的人才能治理。” “臣等考虑后,决定抽调八千官员北上,去北方赴任。” 李纲表态道:“有了八千人,至少大范围的框架能搭建起来。同时,臣等也认为,应该选拔当地的一些人为官,既安抚了当地的本土势力,又吸纳了这些人,避免出现造反的情况。” 宗泽表态道:“官家,枢密院也规划了北方金国的地区。一部分的地区设州,一部分地区设立路,尤其要有地方驻军,确保地方的稳定。” “设路的地方有五处,驻军的地方多达十八处。” “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地方稳定。” “可以预见到,在未来的两三年内,北方恐怕还会有许多的小规模作乱。所以必须要有强有力的军队坐镇,才能稳定地方。 宗泽说道:请官家明鉴。” 政事堂的李纲和枢密院的宗泽,都拿出了各自的策略。 实际上,是两人早就商量过的。 该在哪里驻军,该在哪里设州、府,以及各自需要多少人,方方面面都涉及到。唯有如此,才能直接对症下药,把北方的大片地方接管过来。 赵桓对李纲和宗泽的回答很满意,吩咐道;“既然没问题,那就让这些人抓紧北上,尽快去地方上赴任,着手调整地方。” “为了减少金国境内可能出现的叛乱,也为了让官员到了后方便施政,朕对拿下的金国区域,减免一年赋税和徭役。” “除此外,一年之内的治理,他们可以便宜行事。” “不要担心出了问题,只要是行正道,只要是有利于治理地方,朕不吝嘉奖,也会为他们撑腰。” 赵桓吩咐道:“一句话,朕等着他们的好消息。” 李纲神色激动,高声道:“官家圣明!” 赵桓摆了摆手,道:“要抓紧时间安排,时间不等人啊。我们正在做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完成了这件事,我们都会留名青史。” “汉朝时,有云台二十八将。” “唐朝时,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我大宋朝,现在也正在往大一统的路上行进,未来天下一统,朕也会论功行赏,专门设立阁楼,放置功臣画像,以纪念功勋。” 赵桓微笑道:“希望你们,不会让朕失望,也希望诸公能陪着朕一路走下去。” 呼!! 一个个的呼吸都急促起来,更是眼中放光。 文臣一辈子追求什么? 求的是名! 但凡是文臣巅峰的人,哪个不希望留名青史呢? 一旦将来天下一统,皇帝依照功劳论资排辈,自己也能够进入功臣的序列,那将是无与伦比的荣耀。 就算杨时这样,对功名已经看得很淡的人,此时此刻,也是红光满面,期待道:“官家,金国灭了,何时灭夏呢?” 徐处仁也是眼中放光了。 灭国之功! 不仅是前线的将军,他们这些后方主持政务的宰相们,也一样有功劳的。谁敢说搞后方的宰相没功劳,那么天下士人都不会答应。 徐处仁正色道:“官家,王彦在北方坐镇,韩世忠进入了昔日辽国的区域。有王彦和韩世忠,足以稳定金国局势。” “现在岳飞回来了,为什么不立刻让岳飞进攻西夏呢?” “灭国之战,宜快不宜慢。” “趁着士气旺盛,一鼓作气灭掉西夏国,从而完成北方的统一。” 徐处仁也有些急了。 想要功劳。 唯有在接下来对西夏,对大理国的战事中,提出了更多的主张,皇帝采纳了他的策略,他的功劳才更大。 吴敏也彻底变了,表态道:“官家,臣支持一战。” 众人齐齐表态。 一个个眼中都流露出期待神色,希望和西夏尽快碰一碰。 赵桓看着热情洋溢的几人,脸上神情反而很轻松,淡淡道:“你们一个个,都迫切的希望求战。” “只是,这一战还要缓一缓。” “可以预见到,金国的治理上,还会耗费我们绝大多数的精力。” “甚至于零星的叛乱发生,也会让我们不得不投入更多的兵力。” “我们攻城掠地的时候,什么都不用管,没什么负担,也不需要担心战事扩大。因为灭国之战时,战役的规模越大,反而越能聚集更多的敌人,方便我们取胜。” “治国伤,却快不得,要慢下来才行。” 赵桓沉声道:“覆灭西夏的问题,暂时等一等。至少等今年过去了,再来考虑是否出兵的事情。” 宗泽拱手道:“官家圣明!” 李纲仔细的思索,也认可赵桓的判断。 治理很难。 一旦变成了治理,意味着金国的土地是自己人,这些人成了自己的百姓,就不能再随意处置,要处理好双方的关系。 李纲正色道:“官家的提议,臣也是同意的,现如今,主要精力就在治理上。如今大批官员北上去了,朝廷冗官压力极大的减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