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调兵遣将(1 / 1)

三月初三。
早在天色尚未大亮的时候,朝中六部九卿便在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的率领下,大步越过金水桥,行至位于内廷的乾清宫。
气氛冷凝的暖阁中,兵部尚书王在晋眉头紧皱,盯着身前的舆图迟迟不发一语,另一侧代替户部尚书李汝华出席的户部左侍郎毕自严面红耳赤,好似刚刚经历过一番争吵。
至于身着绯袍,并肩而坐的三位阁臣也是摒弃了往日私下里的"成见",不时交头接耳几句,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
辽东经略熊廷弼八百里急奏,女真二贝勒阿敏已然越过浑河,于抚顺废墟安营扎寨,建州女真蠢蠢欲动,辽东大战一触即发。
"李如柏可动身了?"不知过了多久,暖阁内令人窒息的沉默终是被天子朱由校清冷的声音所打破。
但其言语的内容,却是让在场朝臣的心情愈发复杂,尤其是首辅方从哲,更是有些痛苦的闭上了眼睛,好似回忆起某些不堪回首的往事。
"回禀陛下,昨日李..大人出宫之后便是打点行囊,并于太阳落山之前,在锦衣卫缇骑和京营士卒的护送下出了京师,怕是不日便将抵达广宁城。"闻言,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便是不假思索的回应道,但其脸上同样是涌现了些许纠结之色。
李如柏,辽东铁岭卫人氏,乃是昔日辽东总兵李成梁次子,历任密云游击,黄花岭参将,蓟镇总兵等职,风头一时无两,更是当之无愧的"将门子弟"。
万历末年,因辽东局势吃紧,朝中无人可用的情况下,已是六旬高龄,赋闲在家二十余年的李如柏被临时启用为"辽东总兵",并参与了"萨尔浒之战"。
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朝廷集结了九边精锐所在的大军非但未能对建州女真"犁庭扫穴",反倒是被其逐个击破,唯有奉命统率中路军的李如柏及其麾下将士得以保全,退守沈阳。
消息传回北京,万历皇帝震怒,辽东经略杨镐引咎辞职,总兵李如柏也被朝中御史弹劾,回京待命。
可就在昨日,近两年来饱受非议的李如柏却是突然被案牍后的天子于乾清宫暖阁单独召见,仅有司礼监掌印太监在场。
据宫中传出的消息,这场突如其来的奏对足足出席了两三个时辰,待到李如柏躬身退出乾清宫暖阁之后,这位年过六旬的老将泪流满面,不顾司礼监掌印太监的阻拦,跪在白玉阶下,山呼万岁不止。
旋即不久,紫禁城中便是传出旨意,以辽东战事吃紧为由头,紧急起复前任辽东总兵李如柏,命其坐镇广宁城,戴罪立功。
"唔,速度倒是不慢。"听闻李如柏昨日晚间便动身,不日便将抵达广宁城,年轻天子淡然如水的脸庞上也是涌现了一抹满意之色,声音轻松了许多。
虽说无论是朝野间,亦或者"后世",有关于李如柏的纷争都是更迭不休,但在朱由校看来,受限于诸多因素,李如柏于"萨尔浒之战"中的表现还算情有可原。
但此次朱由校突然起复李如柏,令其坐镇广宁城戴罪立功,并不是同情其"遭遇",而是考虑其辽东李氏的身份。
诚然,其父李成梁在坐镇辽东的时候,曾表现出拥兵自重的野心,甚至为了"养虎为患",一度漠视建州女真崛起而无动于衷。
但放眼辽东,无论是野心勃勃的建州女真,还是蠢蠢欲动的蒙古鞑子,亦或者心怀不轨的辽东将校,辽东李氏的名头仍然拥有不俗的影响力。
朱由校命李如柏坐镇广宁城,也是担忧广宁巡抚薛国用根基尚浅,难以约束城中桀骜不驯的将校,继而影响到辽沈战事。
"陛下,广宁巡抚薛国用上奏,声称蒙古大汗林丹巴图尔派遣使臣索取岁赏.."未等暖阁内冷凝的气氛有所缓和,兵部尚书王在晋便是缓缓起身,声音沉重的禀报道。
听得此话,在其身旁的户部左侍郎毕自严脸色愈发难看,口中不断重复着诸如"趁火打劫"等字眼。
而以内阁首辅方从哲为首的三位阁臣也是脸色一变,下意识看向案牍后的天子。
虽说经过了两百余年的"内讧",曾经如日中天的蒙古铁骑已然不复昔日之辉煌,但历任蒙古大汗仍然在蒙古人心中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得以在时间长河中屹立不倒。
时至如今,在现任蒙古大汗林丹巴图尔的励精图治之下,其治下的察哈尔部迅速崛起壮大,成为漠南草原上首屈一指的大部落。
但因建州女真的迅速崛起,明廷也逐渐采取了"以夷制夷"的战略方式,以"岁赏"的方式拉拢蒙古部落,遏制建州女真。
其中,蒙古大汗林丹巴图尔所率领的察哈尔部,便是朝廷于辽东最为重要的盟友之一。
而蒙古科尔沁部之所以"弃暗投明",主动与建州女真结盟,除了双方领地彼此接壤之外,便是迫于察哈尔部的威胁,不得已而为之。
"呵,好手段.."
听闻一向见风使舵的蒙古部落趁虚而入,年轻天子的脸上并没有露出半点惊讶或震怒,只是嗤笑一声,好似对此结果早有预料。

最新小说: 大夏守国人 逍遥小县令,开局皇帝微服私访 疯了吧,你从娘胎开始入道? 丰华传 三国开局先苟住爆兵 登基要杀我,我走了后悔啥? 从县令到称帝! 开局军火库,我让女帝跪舔 大明:爷爷你朱元璋,带我要饭? 我成并肩王,你知道后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