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城。 自去年春天,建州女真在老酋努尔哈赤的率领下,近乎于奇迹般的于萨尔浒山脚下,战胜了大明自全国各地抽调而来的精锐之后,沈阳城便成为了大明固守辽东的重要屏障。 为了能够更方便的指挥辽东战事,经略熊廷弼更是将"经略衙门"由辽东首府辽阳城,直接搬到了沈阳。 正值晌午,烈日当空,巍峨的沈阳城外,入目尽是排队进城的百姓以及零零散散的流民.. 近前观瞧,这些衣衫褴褛的流民虽然留着汉人的发髻,但眉眼间却与汉人有些许迥异,口中的"官话"也是半生不熟。 对此,于城门处值守的官兵们表情冷凝,丝毫不理会这群流民的苦苦哀求,直接拒绝了其入城的请求,甚至还挥舞着手中兵刃,将其驱散,显得不近人情。 如此一幕若是发生在除却辽镇的任何一处地方,定会召来御史言官的弹劾,但辽镇的官兵们却是习以为常,就连规规矩矩排队进城的大明百姓也没有对那群瞧上去很是可怜的流民,给予半点同情。 毕竟凡是对辽镇军事稍有了解之人都会清楚,自女真老酋努尔哈赤于赫图阿拉建国称汗以来,除却去年春天发生在辽河以东的"萨尔浒之战",建州女真每逢攻城掠地,必先提前使用"反间计",令蒙古流民提前混入城中,充当内应。 热浪灼人,沈阳城头的角楼处,除却手持弓弩,眼神警惕的盯着城外蒙古流民的士卒之外,还有一位身着常服,面色坚毅的文官,对城池外蒙古流民歇斯底里的哭喊声置若罔闻。 "尤总兵,怎么看?"良久,面含忧虑之色的中年文官幽幽一叹,扭头朝着身旁身着甲胄的武将问道。 前些时日,他得到消息,于赫图阿拉建国称汗的努尔哈赤不顾朝中文武大臣的反对,舍弃辽东腹地的赫图阿拉,执意将其"国都"迁至兴建于山上的萨尔浒城。 相比较交通阻塞的赫图阿拉,萨尔浒城的地理位置无疑更加优越,距离辽东屏障沈阳城不过百八十里。 努尔哈赤将其"国都"迁徙至萨尔浒城的举动,无疑从侧面证明了其野心,这位大明昔日的"龙虎将军"只怕并不满足偏安一隅。 "回禀经略,今年辽东大旱,蒙古诸部落均是遭受重创,流民日益增多,卑职粗略估计,建州的旱情怕是同样严峻。" "凛冬将至,估计会使建州的处境愈发不堪.." 提及此事,被称为"尤总兵"的武将便是面露迟疑之色,小心翼翼的瞧了瞧身旁文官之后,方才硬着头皮说道:"卑职斗胆猜测,怕是年关过后,女真建奴便会大举兴兵.." 一语作罢,沈阳城楼的气氛顿时为之一滞,不少将士的脸上都是露出了些许恐惧之色,紧握兵刃的右手也是不由自主的轻轻颤抖起来。 尽管时隔一年有余,但在场的诸多将士仍是对发生在萨尔浒山脚下的那场"血战"记忆犹新。 自大明全国各地抽调而来的精锐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建州女真逐个击破,鲜血浸透了土黄色的土壤,空气中的血腥味浓郁的令人作呕。 "尤总兵所言不差,"与周遭面露惧色的诸将士所不同,中年文官却是一脸欣慰的点了点头,似是对武将的回答颇为满意。 "还请经略大人放心,卑职定当加强戒备!"尽管中年文官的语气轻松,但武将却不敢有半点懈怠,赶忙躬身行礼。 "当心蒙古奸细,不要粗心大意.."又是仔细观瞧了城外蒙古流民片刻,中年文官方才在城头诸多将士敬畏的眼神中,缓步离去。 放眼整个辽东,能够被称之为"经略"的文官自然是官拜大明兵部右侍郎,于萨尔浒之战过后,被万历皇帝钦点,临危受命担任辽东经略的熊廷弼。 ... 下了城楼之后,辽东经略熊廷弼步履匆匆的进入巡抚署衙,从府邸深处的偏厅中寻到了正在埋首于公文中的辽东巡抚。 "梦泰兄,为何事情有变?"匆匆摆手,屏退正朝着自己抱拳行礼的几名吏员,性格火爆的辽东经略熊廷弼便是声音急促的问道。 京师传回消息,与他配合默契的辽东巡抚周永春被朝中御史言官弹劾"贪恋权柄",极有可能因丁忧守孝离任。 但这丁忧守孝之事,早在去年夏天,御极四十八年的万历皇帝便是拖着病体,亲自做出了批示,对周永春"夺情启用",不必离任。 甚至前些时日才刚刚驾崩的泰昌皇帝也专门过问辽东战事,并下旨宽慰周永春。 为何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此事又被重新翻了出来。 "飞白兄,"闻声,瞧上去年近五旬的辽东巡抚周永春便是缓缓抬头,神色落寞的自嘲道:"先帝殡天,太子冲龄即位,朝中东林风头正盛,自是会想方设法的借机生事.." 这东林党想要染指辽镇军事已然不是一日两日了,但因万历皇帝"乾纲独断",故此东林党始终未能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