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的大军,已将巴州团团围住。 密王的奏折,已无法送往京城。 一股绝望的情绪,开始在巴州城内蔓延! 陈国的军队也越过边界,出现在密国的境内。 陈王与吴王的奏折,差不多同时抵达京城。 吴王禀报兵力有限,请陈国协助追捕。 陈王则解释是受到了吴国的邀请。 皇帝召诸位大佬商议! 赵学士,不,赵院长,也出现在乾清宫内。 “看来,陈王与吴王已经达成了协议。”杜学士神色凝重。 以他的才智,不会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内阁打算如何应对?”皇帝开口垂询。 “既然吴国力有不逮,可命锦衣卫和三法司前往密国追凶。” 看来,几位学士已经在内阁提前交换过意见。 太子的眼中闪过了一抹赞许。 如果这些老狐狸能够实心用事,那些诸侯,又有何惧? 可惜啊! 人性的复杂,往往让原本简单容易的事情,变得无比困难。 “前往密国,要么经过吴国,要么从代国经过陈国。若是两国阻拦,恐怕会有损朝廷的颜面。” 曹亲王对大诸侯的忌惮,早已是根深蒂固。 “他们不敢!至少目前不敢!”杜学士表现得极为自信。 “除此之外,兵部可命江东军主动出击,在吴国的边界集结。” 郑亲王冲皇帝拱手,开口补充。 皇帝询问兵部的意见。 兵部尚书略一沉思,同意郑亲王的建议。 陈兵边界,只是为了表明朝廷强势的态度。 “两万镇东军,也可以全部调往吴国的边界。” 重返朝堂后,赵院长第一次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有镇西军,自然也就有镇东军,只不过目前只有两万人的规模。 至于定东军,目前还看不到影子。 杜学士表示赞同。 对暂时表现出来的团结,皇帝十分欣慰。 东线的军队即将紧张起来,西线的军队却在享受胜利的喜悦。 有了前两次的经验,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受伤的战马,被商贩以极低的价格买走。 其余的,除了留给胡罗素的五千匹,剩下的全部赶回了京城。 一一识别战俘的身份,登记造册,詹事府的官员日夜拨打着算盘,计算要报出什么样的价格,才能获得两千万的收益。 至于粮商,从西原购来了无数的粮食。一部分打算低价出售给缓冲地带的百姓,绝大部分,都会高价卖给合作的大都督。 禁军,是这场胜仗中唯一的败笔。 接受了铁詹事的建议,石侍郎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收拢残兵上面,随着时间流逝,禁军的惨状和不堪让石侍郎生出了浓浓的鄙夷。 两万禁军,最后活下来的,不到一万。 最重要的,他们的精神,已经被高原人彻底摧毁。 镇西军同样损失惨重,不过从他们的身上,石侍郎已看到虎狼之师的模样。 胡罗素,确实是员不可多得的良将! 摸一摸怀中厚厚的银票,石侍郎发出了由衷的感慨。 燕宋两国派人前往堡垒,向铁詹事询问俘虏要如何处理。 铁詹事大方的分享了心得,听得他们赞叹不已。 皇帝已经在燕王请立世子的奏折上,写下一个大大的‘准’字,礼部的官员已在传旨的路上。 同时,内务府也在紧锣密鼓的修建郡王府。 燕王的危机,貌似已经彻底解除! 有人欢喜,就有人愤怒! 梁王跨上战马,准备前往草原找看不顺眼的游牧部落泄愤去了—— 京城的事情,他全权交给了相国处理。 擅长引导舆论的相国,准备在京城掀起一场风暴。 这一次,他将目标依旧对准了燕国。 相国不是没想过代国,只不过长岭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城墙,挡住了梁国南下的脚步。 北边的形势,太子不知分析过多少遍,对梁王的苦恼,他看得十分清楚。 太子重点关注的对象,除了吴国,就是徐国。 南镇抚司的精英,在悄悄的向吴国渗透,两位绝色,与他们一同出发。 吴王垂垂老矣,两位绝色准备猎取的对象,是吴国的世子。 可以预见的是,吴国,一定会逐渐热闹起来! 韩巡抚人老心不老,也准备去凑一凑热闹。 久不见吴鲁两国的合围,韩巡抚表示安全感缺失,主动请吴鲁两国再来一次联合行动。 面对韩巡抚的请求,吴王突然觉得自己的脑袋有些不太够用。 对朝廷军队的咄咄逼人,吴王嗤之以鼻! 他认为,这只不过是朝廷在虚张声势。 可韩巡抚在明知吴国打算的情况下,还主动邀请。 吴王又有些不太确定。 同样不确定的,还有吴国的相国。 相国放下心头的疑惑,请吴王先关注一下翁门的状况。 “翁门?” “主上,最近有一些江湖人士,频繁与翁门发生摩擦。”相国冲吴王拱手弯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