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宣府左卫人,明神宗妃,生有明光宗和云梦公主朱轩嫄。原为慈宁宫宫女,明神宗往慈宁宫向李太后请安,一时兴起宠幸了她,后生下一个男孩,就是明光宗朱常洛。封恭妃,晋封贵妃,同年被封皇贵妃,其孙明熹宗登基后,追封为孝靖温懿敬让贞慈参天胤圣皇太后,后改称皇后。 王恭妃,出身于中下级军官家庭,父亲王朝窭,在女儿未被选入宫之前考中武举人,官任锦衣卫百户。家从左卫迁到京城,朝廷为明神宗大婚,在民间大范围选美,王恭妃顺利通过前几关选美入宫,但是没能进入前三名。选美前三名中的王喜姐被钦定为皇后,另两位女子分别册为刘昭妃、杨宜妃。落选的女子一部分按规矩遣返回乡、一部分条件较为出色者则留宫成为宫女,王恭妃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分配到慈宁宫,侍奉明神宗的生母李太后。 16岁的王恭妃偶然被明神宗遇见,偷偷临幸了她,事后按照惯例,必定有所赏赐,文书房的内侍要记录发生关系的年月时间和所赐给的东西,作为将来验证的依据。但明神宗为了隐讳此事,既没赠送东西,也没对周围人说,王恭妃因此怀了身孕,几个月后肚子渐渐大了起来,但不敢明言。后被李太后看破,李太后看到后把她叫到密室追问,王恭妃跪在榻前哭诉了被皇帝“临幸”的经过。一天,明神宗去陪伴李太后就宴,太后谈及此事,太后召问明神宗,明神宗最初想赖账,假装不知道,拒绝承认。 按照明朝宫廷规矩,皇帝的起居有专人记录在册,叫《起居注》。太后命人拿来《起居注》,对照当时日期,明神宗只好勉强承认了,不过太后并没有责备他,反而安慰说:“我老了,还没有孙子,如果生个男孩,也算祖宗社稷之福”。明神宗说:“她毕竟是个宫女。”太后说:“宫女怕什么,母以子贵,她的身份低,不必计较,你可以加封她”王恭妃因此进封为恭妃,不负重望,果然生了个男孩,这就是明神宗的庶长子朱常洛,后又生下皇四女云梦公主朱轩嫄。 王恭妃先后生一子一女,实际却并不受宠,最受宠的是九嫔之一的郑贵妃。郑贵妃姿色娇媚,生性活泼,别的嫔妃见了明神宗都毕恭毕敬,诚恐诚惶,小心谨慎,不敢稍有疏忽。而郑贵妃则落落大方,谈笑自然,还常和明神宗开玩笑,称明神宗为“老嬷嬷”,明神宗不但不恼,还对她情有独钟。 郑贵妃生皇三子朱常洵,明神宗进封她为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有了皇三子这一资本,郑贵妃倚仗明神宗对她的宠幸,一心想让皇帝立自己所生的孩子为皇太子,明神宗也有意立皇三子为太子。这就在立太子的问题上引出了麻烦,按照宗法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在皇后没有生育嫡子的情况下,应立庶出的长子做皇太子,明神宗自己当年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获得皇位。王恭妃生的朱常洛是庶长子,自然也应是皇太子,群臣和李太后都支持立朱常洛为太子,可是明神宗不喜欢王恭妃母子,郑贵妃又总想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因此立太子的问题,迟迟不能进行。 这样围绕皇太子的册立问题,大臣们与皇帝斗了十五年,期间发生很多事情,大案迭起,政治斗争暗流汹涌。国本之争是万历一朝最激烈复杂的政治事件,共逼退首辅四人,部级官员十余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员人数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罢官、解职、发配、梃杖,斗争之激烈可见一斑明神宗在大臣们一再的请求下允许皇长子读书,而且没过多久就长期辍读,险些让他成为文盲。 万历朝的皇太子位子还在那里空着,满朝文武呼吁尽快确立皇太子,以告天下百姓,明神宗就是不听。后来,李太后得知朝廷上下舆论纷纷,也十分同情善良的王恭妃,不得已亲自出面干预,质问明神宗:“满朝文武屡屡上表请求立皇长子为太子,你为何老拖着?”明神宗说道:“他是宫女生的。”李太后听罢此言,龙头拐杖往地上一捣,指着儿子大骂道:“别忘了,你也是宫女生的。”明神宗这才想起自己的亲娘原本也是宫女,也是被隆庆帝“临幸”后生下自己的,且是泥瓦匠之女,论出身,比王恭妃低贱更多。明神宗羞愧万分,无地自容,闭口无言,李太后开导儿子说:“王恭妃为朱家帝业留下了根苗,为大明江山社稷立下了功劳,你为何不封她为皇贵妃,她的儿子难道就不是你的儿子?”在李太后的力主和群臣的上疏劝谏下,他迫不得已立朱常洛为皇太子,同时封皇三子朱常洵为福王。 王恭妃被进封为皇贵妃后,不但没有享受到皇贵妃的优厚待遇,而且她深居幽宫,无人问津,处境更加凄苦。在这十余年中,王恭妃母子因受到明神宗的厌恶冷落,又被盛宠的郑贵妃视为眼中钉,饱受屈辱,各方面待遇极差,使尽各种手段排挤和虐待王恭妃母子。 王恭妃生下皇长子,理应进封为贵妃,但神宗就是不进封,好长时间王淑蓉的封号依然如故,再就是郑贵妃让王淑蓉母子同居景阳宫,不让她们与神宗见面,使皇帝逐渐淡化与皇长子的感情。不过作为母亲,王恭妃更在意的是自己的儿子,她对儿子的安全极为担心,一直到13岁母子还一同起卧。郑贵妃污蔑皇长子喜欢和宫女嬉戏,已不是处男,明神宗派使者前去验视,王恭妃大哭:“十三年来我同儿子一同起卧,不敢有丝毫的疏忽、不敢离开半刻,就是怕有变故,我的忧惧如今果然应验了啊。”使者不敢隐瞒,如实禀报神宗,皇长子的清白才算保住。朱常洛在嫡母王皇后、祖母孝定太后李氏的多方关照调护下,终得以平安长大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