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霸,字仲权,沛国谯人,三国时期魏国和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夏侯渊次子。在魏官至右将军、征蜀护军,屯住陇西,多次参见对蜀战争。后因司马懿政变,曹爽被杀,夏侯玄被调离,夏侯霸心不自安,投奔蜀国,被封为车骑将军,曾随姜维伐魏,后病逝于蜀国,得到追谥的荣誉。据说后期的夏侯献即为其子。 夏侯霸一生比较坎坷,在夏侯霸三十来岁的时候,自己的父亲夏侯渊在定军山和黄忠的交战中失败死去,夏侯霸很痛心,咬牙切齿要扫平蜀国,为父报仇。可是谁又能想到,夏侯霸到了晚年,六十多岁的时候,还会背叛自己的祖国,投奔有杀父之仇的敌国呢?夏侯霸不是什么纨绔子弟,也没有父亲那样的军事才华,相对征战,其实更适合在后方发展。在第一次统兵作战,就中了蜀汉的埋伏,差点就当场牺牲,幸亏夏侯霸咬牙坚持,终于等到援军到来,之后曹爽执政,对夏侯霸这位同宗自然重视,任命夏侯霸到陇西屯兵。夏侯霸演武练兵,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政策,获得了军队和百姓的一致好评,后来几次被亲附司马懿的政敌郭淮陷害,幸亏夏侯霸经验丰富,没有大胜也没有大败,夏侯霸官职当到右将军,也算是曹魏重臣了。 司马懿用精心伪装成功击溃了政敌曹爽,执掌曹魏大权,当执政之后,司马懿开始清除异己,首先是将担任前敌主帅的夏侯玄调离战场,当时夏侯霸就有些担心,曾经和夏侯玄商量,是不是一起离开魏国,投奔蜀国。可是被夏侯玄拒绝,夏侯玄宁死也不想投敌叛变,成为卖国贼,可是不久之后,夏侯玄果然被司马懿杀死,那份求生的强烈欲望更强了,夏侯霸觉得自己是司马懿下一个要对付的目标。夏侯霸起兵造反失败,走投无路,不得已投奔了他曾经为之咬牙切齿,叫嚣着有杀父之仇的蜀国,据说,夏侯霸逃亡的过程非常狼狈,但西蜀方面出人意料地热情地欢迎了他,并加封他为车骑将军。 但夏侯渊是被蜀汉给干掉的,这是个几乎无法回避的问题,那如何化解这个尴尬呢?后主刘禅主动提起了夏侯渊之事,该面对的总要面对,刘禅对夏侯霸说,你父亲当年是战死沙场的,不是被我刘家的先人所害。“卿公自还害于行间耳,非我先人之手刃也”,轻轻一句话,就将这个死结给解开了。确实夏侯渊的脑袋不是刘备亲手砍下的,是战争这个可恶的东西,伤害了你的父亲夏侯渊,不关我们刘家什么事,夏侯霸杀父之仇的报复对象,从具体的蜀汉刘家,被刘禅巧妙的转化为抽象的战争。刘禅与夏侯霸相逢一笑,泯却恩仇后,又叫来自己的两个儿子,让他们拜见夏侯霸,还指着儿子对夏侯霸说:这是夏侯家的外甥。蜀汉的皇子成了夏侯家的外甥,他夏侯霸还有什么可说的,必须尽心尽力的为蜀汉事业,贡献自己这一把老骨头。 面对这个年过花甲、一生征战沙场的老将,刘禅先化其怨,再收其心,三言两语忽悠,使得夏侯霸死心塌地为蜀汉卖命。《三国演义》中的夏侯霸参加了姜维对魏国的多次北伐,并英勇战死沙场。夏侯霸归蜀之后,他留在曹魏的后人,虽然没被追究,但迁出故居谪到了乐浪郡,后来得三叔夏侯威的照顾,夏侯霸的女儿嫁给了西晋初年的名将,羊祜为妻。夏侯霸在西蜀贵为国舅,但真心的朋友可能不多,与蜀将张嶷曾有言语冲突,闹得很不愉快,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提到夏侯霸为西蜀出谋献策,原文是这样的:“维问于霸曰:“司马懿既得彼政,当复有征伐之志不?”霸曰:“彼方营立家门,未遑外事。有钟士季者,其人虽少,若管朝政,吴、蜀之忧也。”士季者,钟繇之子尚书郎会也。” 史书上能数得着的夏侯霸为西蜀效命的战绩只有:延熙十八年,曹魏方面秉政的司马师病亡了,蜀汉姜维乘机与车骑将军夏侯霸、征西大将军张翼等督数万人,分兵三路北伐魏国。很显然,在作战时夏侯霸是独挡一面的,然后蜀军大破曹魏雍州刺史王经于洮西,魏国死者达数万人之多。因为夏侯霸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曹魏,西蜀本身又没有设置专门记载历史的史官,在《三国志》中,其实也算是“风云人物”的夏侯霸,却没有专门的传,所以他什么时候死的没有人说得清,估计应该活到了七老八十吧,他在西蜀子女的情况也是个谜,只知道继承了他的谥号。 附: 夏侯衡,字伯权,夏侯渊长子。娶了曹操之弟海阳哀侯的女儿,特别受恩赏宠信。后继承父亲夏侯渊的爵位,之后又转封为安宁亭侯。他死后,儿子夏侯绩继承,为虎贲中郎将,孙子夏侯褒也依序继承。 夏侯称,字叔权。夏侯渊第三子。小时候就喜欢召集周围的幼童,当他们的首领,玩行军统兵作战的游戏,有违抗者就以鞭子严厉地处罚,没有人敢反抗。夏侯渊私下觉得很惊奇,让他研读《项羽传》和学习兵法,他却以“才能是天生的,怎么能去学他人”的理由拒绝了。十六岁时田猎时遇奔虎,他骑马追逐此虎,没有人拦的住,只一箭就射杀了老虎。他的名望甚至传到了曹操耳里,曹操拉着他的手高兴地说:“我终于得到你这样的人了!”和曹丕的交情也是贫寒时就开始的,每次参加宴会,气势威赫地一坐,连机辩之士都压不倒他。当世名声响亮之人大多愿意追随他。十八岁时亡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