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字孔硕,东莱人,三国时魏官吏,任玄菟太守,随毋丘俭征高句骊,过沃沮千有余里,至肃慎氏南界,刻石纪功。 王仪,字朱表,王修子。司马昭部下司马,东关之役败后,为司马昭所杀。 王弼,字辅嗣,为正始玄学奠基人之一。十几岁时才华就被当时的大家发现受到推崇,与同时的钟会齐名。有着天才般的哲学思辨能力,但是不善于处理社会事务,何晏曾将之推荐给曹爽,却因为不切实际而不得到赏识。高平陵事变之后的秋天因病去世。生前构建过魏晋玄学的基础理论“贵无论”,提出“圣人之情,应物而无累于物”的理论。又注《易》开哲学解《易》之先河。 王黎,三国时魏官吏,高邑人,正始中,曹爽任为黄门侍郎,不久即病故。 毋丘甸,字子邦,三国时魏将领毋丘俭子。魏时任治书侍御史。 王夔,三国时魏齐王芳王皇后父,官奉车都尉,封广明乡侯。 张政,为塞曹掾史,赍诏书、黄幢至女王国、狗奴国,使相和好。完成使命而还。 马训,魏国的灵台丞。善占梦。曾为曹爽占梦。 张式,太尉王凌、兖州刺史令狐愚谋废齐王芳而立楚王彪,愚几次派式至白马,与彪相问往来。三年,事泄,式自首。 张达,魏国材官,曾受曹爽指令提供修建房屋的木材。 张当,黄门。曹爽与司马懿之争中,为爽所用,任为都监,被收付廷尉。 李伟,卫尉李义之子,任新平、扶风郡守。正始中,司马懿与曹爽有隙,称病不问政事。伟身为郡守,荒于酒,乱政事。 孟观,正始中为明元郭皇太后所居永宁宫卫尉。 鲁芝,字世英。初为大将军曹爽司马。太傅司马懿谋诛曹爽,艺即率府兵赴难救爽。爽诛,擢御史中丞,官至特进光禄大夫。 桓嘉,乐安太守,父阶,太常。嗣子兄桓佑病卒,嘉嗣爵,尚升迁亭公主,会嘉平中,以乐安太守与吴战於东关,军败,没,谥曰壮侯。子翊嗣。 夏侯本,夏侯尚从孙。尚谋反被诛,灭三族。中续功臣之世时,封夏侯本为昌陵亭侯,以奉尚后。 令狐景,清商令。因谏曹芳肆行昏淫,受灼刑,身体皆烂。 刘陶,字季治。刘晔少子。初为选部郎,后出为平原太守,寻被斩。为人善论纵横,好为大言,故致杀身。 刘类,历任宰守,史称其苛暴刻薄、无礼无信。为弘农太守,不附民心,为人所告,被召入京都为五官中郎将。 刘勋,三国时魏齐王曹芳的近臣。 刘茂,魏乐浪太守。与带方太守弓遵以领东濊属句丽,兴师伐之,不耐侯等举邑降。部从事吴林以乐浪本统韩国,分割辰韩八国以与乐浪,吏译转有异同,臣智激韩忿,攻带方郡崎离营,与带方太守弓遵兴兵伐之,弓遵战死,二郡遂灭韩。 吴应,字温舒,魏振威将军吴质之子。入晋后官至尚书。 蒋秀,三国时魏太尉蒋济之子,袭父爵。 宋权,齐王芳正始、嘉平时任征北将军程喜司马。 陶丘一,太仆陶丘一、永宁卫尉孟观、侍中孙邕、中书侍郎王基推举管宁。 庞熙,任清商丞,侍齐王曹芳。芳荒淫不道,熙数谏之,芳以弹弹熙。熙惧,不复谏。 弓遵,带方太守。与乐浪太守刘茂以领东濊属句丽,兴师伐之,不耐侯等举邑降。部从事吴林以乐浪本统韩国,分割辰韩八国以与乐浪,吏译转有异同,臣智激韩忿,攻带方郡崎离营。与乐浪太守刘茂兴兵伐之,战死,二郡遂灭韩。 毕轨,字昭先。以才能,少有名声。魏明帝在东宫时,在文学中。黄初末,出为长史。明帝即位,入为黄门郎,子尚公主,居处殷富。迁并州刺史。至正始中,入为中护军,转侍中、尚书,迁司隶校尉。与曹爽等谋削司马懿之权,嘉平元年被杀,夷三族。 桓范,字元则。历任羽林左监、中领军尚书、征虏将军、东中郎将、持节都督青、徐诸军事、兖州刺史,拜大司农。时曹爽辅政,以桓范为同乡旧友,于九卿中特敬之。司马懿起兵讨爽,范劝爽兄弟奉天子临许昌,征外兵勤王。爽兄弟不能纳,而归罪请死。懿收范狱中,与爽同诛。有文学才华,与王象等编纂《皇览》,又自编《世要论》。 李胜,字公昭。父休,魏议郎。胜少游京师,雅有才智,与曹爽善。明帝禁浮华,而人白胜堂有四窗八达,各有主名。用是被收,以其所连引者多,故得原,禁锢数岁。帝崩,曹爽辅政,乃复进叙,任为腹心,以胜为洛阳令。夏侯玄为征西将军,以胜为长史。玄亦宿与胜厚。骆谷之役,议从胜出,由是太傅司马懿不悦於胜。累迁荥阳太守、河南尹。胜前后所宰守,未尝不称职。正始九年冬,出为荆州刺史,爽等令胜辞太傅司马懿,并伺察焉。懿称疾困笃,示以羸形。胜不能觉,谓之信然。十年,懿起兵夺爽兵权,并收胜等,伏诛,夷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