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来为期半个月的测试中,FRC2号机以几乎完美的状态,通过了全部数百个项目的测试,为B66项目组第一阶段的验收,交上了一份满分答卷。 此举不仅给项目组成员以及国家高层带来了更多信心,更是坚定了华国在磁化靶可控聚变道路上,大力发展的决心。 受凤凰社记者渗透事件影响,国家并未向外公开这次阶段性验收取得的成果。 庐州这边的安全部门成员,也为此受到了上级的问责。 好在人抓到了,也没酿成什么大错。 最主要的是邱睿表示想维持现状、不喜欢把时间浪费在和新来人手的磨合上。 于是上级也只是象征性地给了陈瀚辰他们一个内部处分又罚了点奖金,让他们在原岗位上戴罪立功。 至于B66项目组这边,虽然公开宣扬成果的计划被滞后,但其他形式的支持与鼓励却是不能省的。 2号机完成验收的第二天,紧急开会研究过的国家高层,便派人送来了新一轮的“支援”。 核心内容就两点。 其一,B66项目组可以凭借自身判断,随意调动相关部门进行配合,无需经过上级单位审核。 只要事后递交一份解释报告就行。 其二,专项资金方面,直接追加了100亿圆。 而且如果不够用的话,还可以再申请。 对此,邱睿自然尽数笑纳。 虽然蔚蓝科技根本不缺钱,但谁还嫌钱多啊。 不过这些收获对他来说,其实顶多也就算是个添头。 这次最大的意外之喜,恐怕还要数在项目推进期间中,收获的起源物质奖励。 从一个多月前,大概就在项目组成员研究图纸研究的差不多了、开始生产组装2号机起,邱睿就惊讶地发现,自己收获起源物质的速度好像快了那么一丢丢。 这种提速起初并不明显。 要不是某个周末,他在家宅了一整天,除了小兔子啥也没干,他还真没发现。 最坑的是,起源物质的收益明细上,没有像经验一样的来源分类,全都是加多少加多少,这就非常影响他的判断。 邱睿没辙,只能用实验的思维,用排除法一点一点尝试。 最后,他终于发现了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性原因,就在于这个B66项目组身上! 因为磁化靶是一条几乎全新的聚变途径,很多项目组成员此前并没有接触过相关理论。 项目组刚成立时,光是各部门的说明会,就不知道开了多少场。 好在整个团队里除了十八罗汉这种大牛外,就算下面被视为“劳力”的成员,随便拎出来一个也是国家中级以上的科研人员,关键一个靠关系的混子都没有,学习吸纳的速度自然相当喜人。 虽然为了尽快推进项目进度,刚开始时,很多理论他们都是应用主义、只知其然却并不知其所以然。 但随着2号机逐渐组装成型,众人对邱睿图纸及上面相关理论的理解也在与日俱增。 然后,起源物质就开始莫名增长了。 从6月6号立项开始时的750方左右,短短两个月的时间,直接涨到了1800方! 就算按照他现在单日最高12方的学习收入来算,还凭空多出来330方。 更别说他现在忙得很,不可能每天都掏出那么多时间忘我钻研。 所以保守估计,凭空多出来的部分,至少也有500方左右。 再加上在那些自己啥也不学的日子,也没耽误总量增长,于是邱睿很自然地推测,这部分极有可能是项目组带来的。 他也是这才意识到,原来通过“学习”才能获得的起源物质规则,主体也不一定非得是自己。 为了验证这个猜测,7月下旬的时候,他还专门挑了一天,在太阳岛上组织了一场所有项目组成员必须参加的运动会。 运动会的结果是,这帮体能一般的科研人员全都被拉练爆了,回宿舍倒头就睡。 而那天,真就是颗粒无收。 自此,邱睿终于发现了一条收获起源物质的全新途径,那便是“传授”。 至于以前也没少拿出全新的理论与技术,为何没有发现这种效果? 邱睿思来想去,只能归咎于传授的技术先进程度,以及他人学习自己技术转化为起源物质的效率两点上。 先前他掏出来的那些技术,无论是《碳纳米管分离技术》,还是520型固态电池结构,又或者是固态电池的工业化路线,都和可控聚变的技术含量不是一个量级。 再加上受体不是自己,传授给他人的知识哪怕再先进,也无法与自身学习时的效率相比。 事实上也是如此,B66项目组浩浩荡荡几百人,这段时间提供的起源物质,也不过和他自己弄出来的差不多。 那以前能明显才见鬼嘞! 除非他当初把“CD精装机”的理论和图纸也公布出来,估计才能看出点效果来。 可惜这种核心技术,他不可能公开,自然也就错过了提前发现的机会,这才一直耽搁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