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人谁也不知道自家林福生为什么看着看着就乐疯了? 这些东西,真的有这么珍贵吗?不就是一堆书,而且看起来还不是新的书。 最值钱的也就是那个木盒子里面装的银针,就算全部是银子做的也花不了什么钱吧。 王桂香看着自己小孙子疯了一样的模样,有些想不通。 而林福生也十分宝贝他这些东西,还特意让他阿爷给他打了一个小书柜,用来放他这些书籍。 大太阳的时候还经常拿到院子里面去晾晒,那小心翼翼的模样,让大家都十分注意。 生怕什么时候不小心把他的书籍给磕着碰着。 而林福生在半年之后,成功的把自己这些年来,遇到的困难点,和搞不明白的地方通通都写在了信中。 到时候能不能收到回信他也不知道,但这是他唯一的希望。 他今年已经上六年级了,再过一年就要去县里面读初中。 只要是初中那几年都是比较悠闲和有自己的时间。 所以他也是算是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医术上面。 只要他的医术足够高明,那么他以后专精医药这方面也有了最牢固的基石。 而远在京市的一座老宅里面,看到这个从偏远农村寄过来的信件也是惊讶的挑了挑眉毛。 随后不知道想到了什么 这才饶有兴趣的把信封打开。 看到里面洋洋洒洒一大堆的文字,各种各样的问题,一瞬间,差点没把钱老的脑子给看痛了。 这就是老友口中的那个神童,那老家伙可是从他这里搞了好多好东西寄给那个孩子。 要不是看那个老家伙的确是受了大罪,他还真不舍得把他珍藏的银针送出去。 毕竟有一些珍贵的医案,外界,好多人求他都不给。 也就是那个老家伙有几分面子,等他慢慢的把信件看完。 心里倒是对那个孩子有几分兴趣,对方的理念大胆又创新。 通过对方寻求的问题,明显能感受到对方的水平,也不是刚入门的级别了。 哪怕是去偏僻的地方开个小诊所,也是可以的。 但他可是知道那孩子年纪小着呢,对方问的问题不断刁钻,每一个都不是浪费口水的问题。 也不知道对方花了多长时间整理了这些问题。一次性打包送过来也不怕把他这个老人家给累坏了。 特别是对方开头写的十分有意思,反倒让他这个孤独的老人家,有了一种在远方有一个笔友的感觉。 看着对方问候他的身体,虽然不知道他是何方神圣,但依然感激不尽,他能够给对方指点迷津。 这倒是个聪明的家伙,无论对方答不答应,好话都说在前头了。 不答应岂不是,寒了人家孩子的心。 先论那疑难杂症之症治。若遇久咳不愈者,其咳声或重浊,或干咳无痰。 当察其肺肾,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久咳者常肺阴亏耗而肾不纳气。 可用药以滋阴润肺之品,如百合、麦冬等,兼以补肾纳气之药,如胡桃肉、蛤蚧等。 亦需观其生活之习性,戒其辛辣、燥热之食,避其烟尘之扰。 对方写上的药方,火候是足够了,只不过要针对病人的弱点。 适当的改善一两味药材,让药性变得更加温和。 钱老关对方,开的药方,和寻摸穴位针法这些都还算上道。 但,医术这个东西肯定是因人而异,用料的多少湿疹的用法都是根据自身与病人的情况来决定。 又若遇那胃脘疼痛反复发作者,此或因中焦虚寒,或因肝气犯胃。 中焦虚寒者,喜温喜按,食冷则痛剧,当以温中散寒之药,如干姜、高良姜等。 肝气犯胃者,疼痛常随情绪波动而增减,治以疏肝理气和胃之法,可遣柴胡、白芍、香附等药。 至于针灸之诀窍,实乃医者之要术。 其一,穴位之精准至关重要。如治头痛,必寻那太阳穴、风池穴等, 然穴位之定位需以骨度分寸法、手指同身寸法等精确度量,毫厘之差,效之千里。 其二,针法之运用。进针之时需心平气和,以指切押手,持针之手轻巧而稳当地刺入穴位。 或补或泻,补者徐进疾出,泻者疾进徐出。其三,针感之把握。 当针入穴位后,患者或有酸、麻、胀、重之感,此乃得气之象,得气则效显。 若不得气,则需调整针法,或提插捻转,以促其得气。 再者,针灸之时需注意患者之体质与病情。 体强者,针法可稍重;体弱者,针法宜轻。病情急者,可多针而泻;病情缓者,可少针而补。 “望吾之言语能助君于中医之途豁然开朗。 祝君医道精进。” 熬了一个大夜 ,总算是把林福生这小家伙所有的问题都写在了上面。 虽说有些过于疲惫,但对于他来说这本来就是他钟爱的事业。 更何况远方那个小山村里的孩子,这何尝不是对方的缘法? 如果他走不出那个大山的话,一辈子所见的知识也就那么多。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