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还和和气气的气氛。 在黄东胜这话一出之后,忽然变得尴尬。 蔡冬生好一会儿才苦不堪言的说:“东胜同鸡,我鸡道(知道),我之前做的不对。” “算了算了,你说怎么样都行,只要我还有得赚。” 黄东胜点头:“还有第三,我只收米元,你需要用米元给我支付货款。” “米元?” “你要米元做什么?”蔡冬生很是不理解的望着黄东胜。 黄东胜则神秘的笑了下:“你别管那么多,按我说的做就行了。” “另外,你和我合作了,副食品厂那边你打算怎么做?” “你们不是也学我们搞了熟食吗?” “还有,周大伟这群人,你打算怎么安顿他们?” 一说到这个,周大伟情绪忽然变得很是激动。 “我安顿个灰机啊安顿。” “周大伟那群人,活该下岗,整天在厂里开会开会!” “我吊他老母 ,开厂系要搞生产的嘛。” “你整天开会开会,能开会出产品来吗?” 于是蔡冬生实在忍不住吐槽了。 一开始确实信心满满。 可越到后面,他越发现这群人行为让他有点难以理解。 整天在讨论如何针对小娇娘,如何把黄东胜搞垮。 实际上什么事都不干,纸上谈兵。 老子是过来投资你们厂,我投资是要看回报的。 不是专门过来帮你们报仇的。 几个月了,蔡老板亏损严重,感觉养了一批废人! 还有县副食品厂那边。 那边更加奇葩。 模仿小娇娘的产品是搞出来来了。 可那个卫生条件,简直不堪入目。 蔡冬生多次提醒他们,要学习小娇娘厂。 厂房里每天干干净净的,每个工人都要戴头套,戴口罩生产。 结果县副食品厂的那些老员工,瞪着眼睛望着他。 “老子都在县副食品厂干了两代人了。” “我们两代人都是这么生产的,谁不是几十年的老师傅?” “还需要你来对我们生产指指点点?” 更奇葩的是,蔡老板在他们送过来的东西当中,吃出来过头发。 这是要卖到港城去的啊。 各种东西,能卖的起来吗? 毕竟是港城过来的,那边是资本主义,所以人的思维和内地人有很大的区别。 他们只知道,我投资一个东西。 几个月没有看到回报,而且上下不听调摆,固执的话。 那我傻啊,继续养你们这些祖宗。 所以蔡冬生这是在及时止损。 倒不如和小娇娘合作,老老实实的赚一份差价利润,省心省力,不好吗? 话讲开了。 两人聊天的气氛也算很不错。 一个小时之后,蔡冬生心满意足的从这里离开。 不过,路上他又非常纳闷。 东胜同鸡,为什么只要米元? 这点着实让人想不明白。 以他这几个月对黄东胜的了解。 这个小同鸡就是个十足的阴货,头发丝里都充满了算计的味道。 只要米元这件事,肯定有他的深意在里面。 想不通。 他哪里知道,黄东胜其实也是在为明年那场风暴来临之前,给自己竖安全墙。 前面他已经主动纳税,县里也接受了。 这就代表了政府的承认。 现在他只要米元,这道墙,比前面纳税还要坚实! 1981年,华夏非常的贫穷,整个国家的外汇储备,也不过几十亿米元。 因为国内生产力落后,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拿出去卖钱。 这也是为何当年只要有一家企业产品卖出国门了,就马上会被国内追捧上神坛的原因。 报纸上吹的好像已经吊打了米帝主义,狠踏了欧洲尊严,扬我国威一般。 因为太穷了,这些企业可以替国家把米元外汇给赚回来。 国家也可以拿着这些外汇,去采购粮食,国外先进的生产线等等。 只要是能赚到米元外汇的企业,都是国内的金饽饽,谁都不敢动。 据黄东胜了解。 他们整个县,乃至于整个地级市,都没有一家企业能赚到外汇。 如果能打通港城这条渠道,等同于小娇娘成了全市第一家能赚到外汇的企业。 当那场风暴来临的时候。 上头必定会酌情考虑。 这,就是黄东胜的计划,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会选择和蔡冬生化干戈为玉帛。 不然,以他眦眦必报的性格,蔡冬生肯定要在这边跌一个超级大跟头。 山风清凉。 九月的四牛山,像是被秋日里的阳光给灼烧过一般。 远眺而去。 满山的红枫叶,在山风拂晓之下,摇曳生姿,把整个四牛山都染成了一片金黄。 瑰奇绚丽! 黄东胜的心情一阵开阔。 起身扭了下自己的腰。 往前看去。 只见黄兴光一言不发的从山里走了出来。 手上还拿着一些未烧完的香蜡钱纸。 黄东胜一阵奇怪。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