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大家都以为郑春华是寡妇。 当时她到学校任教的时候,她抱了一个孩子。 她说她丈夫死了。 实际上她这个孩子是和一个部队上一个团长的。 人家团长在老家还有原配妻子。这些事郑春华都是知道的。 那时候正提倡破除封建婚姻。 那个团长回老家就想和自己的原配妻子离婚。 可是那个团长的老娘不同意,她说了,她绝对不让不要脸的女人进门。 她和儿子说,你要是敢娶别的女人,把在家孝顺我的媳妇儿给休了,我就到你的部队里去吊死。 后来那老太太真闹到部队去了。 那老太太也真厉害,也真是一个好人。她要到部队里问领导,你们知不知道我儿子有媳妇儿。 知道别人有媳妇儿还往上贴,那是什么?那是姘头。 难道你们当领导的要赞成当兵的去找姘头? 那个团长就是为了自己的前程,他也不敢再和郑春华纠缠下去了。 可一来二去的郑春华肚子里的孩子月份就大了。 她想把孩子打掉的时候,医生说孩子的月份大了,她身体还有毛病,这个孩子要是强行打掉,会伤了她的身子。 好像是这么回事儿,她这个孩子就没有打胎。 那时候他哥还活着,他哥也不想让他妹妹做这么不要脸的事。 所以就想办法把他妹妹调走了。 郑春华到了新的单位,就说是丈夫死了的寡妇。 不过那个孩子没有多长时间也病死了。 郑春华这个人能做出这种事,品性就不好。 郑春华和钟启文勾搭在一起的时候,她原配妻子还在。 然后这个人就被活活气死了。 原配妻子留下的儿子钟晓就落在了郑春华手里。 在大家伙眼里,郑春华这个后妈做的不好也不坏。 在国家号召第一批知识青年下乡的时候,这个孩子报名下乡了。 实际上这个孩子是被人忽悠的,他也不知道种地是多么苦的事。 想着既能支援国家建设,又能离开他后妈,他就在别人的鼓舞下义无反顾的去报名了。 当真正到了农村,那日子可真不好过。 后来他也知道了。鼓励他下乡的人是被郑春华收买的。 即使是这样,他也没有什么办法。 到乡下已经成了既定的事实,他离不开了。 后来他在乡下结婚生子了。 郑春华这个人她好日子不想过,那我就帮帮他。 现在知青可以返城了。 就像钟晓这样的老知青也可以返城。 他已经离开了京都10年了,说实话,让他回来,他也是担心和忐忑的。 但是他姥姥家有个老邻居,那时候和他家还有和他妈关系都不错。 见他这么年轻,还在乡下受苦。正好现在又有大批知青返城,她就帮忙把钟晓一家子弄回来了。 李向南不用问都猜得到,钟晓姥姥家的老邻居突然能想起他,肯定是邱阿姨的原因。 钟晓拖家带口的返城,在城里没有房子没有工作,那他只能去找他亲爸。 钟晓家四个孩子,再加上他们夫妻就六口人,一下子就住进了钟启文的家。 从那一天开始,左邻右舍的就能听到他家天天在吵架。 甚至打起来,盘和碗满天飞。 郑春华的继子在乡下找的老婆是个很泼辣的人,身体又非常强壮。 郑春华加上自己的儿媳妇儿,两个人也打不过这一个常年在地里劳作的女人。 郑春华当然想把这个继子赶出去,她男人这么多年来肯定是听她的。 我在调查的时候还发现了一件事情。钟启文现在住的这个房子是他原配娘家陪嫁的。 也是因为当初老人非要给女儿陪嫁这个房子,几个儿子就与这个妹妹生分了。 钟晓过的是好是坏,他舅舅们不管。钟晓以前还不知道这个房子的由来。 那这个房子,钟晓就住得。 我也找人帮着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钟晓。同时还提点他,他爸现在能在这个工厂,也是他姥爷家的原因。 现在郑春华就是想把人撵走,也撵不出去了。 钟晓吃多了亏,也就不傻了。 郑春华让自己的儿子,儿媳妇儿,还有女儿,把钟晓的媳妇给打了。 钟晓就带着他媳妇儿直接到工厂去找他爸了。 他爸的工作是他姥姥家安排的,他家住的房子是他姥姥陪嫁的。 怎么他回家了,继母就往外撵他呢? 他媳妇还要挨揍呢? 他说他这可没撒谎,可以找到厂里的老人问一问有没有这事。 钟启文是食品厂的副厂长,作为厂里的领导,他要注意自己的声誉。 其实他也不太敢和他这个儿子起冲突。 因为他儿子最近知道了他亲妈没死的时候,他就和郑春华眉来眼去的。 他也怕把儿子逼急了,把这件事情说出来。 不管这件事情有没有说出来,总归对他是不好的。 当年这个儿子下乡的时候他挺高兴的,终于这个儿子不用在眼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