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6年
接到吴汉那边传来,说公孙述已死,延岑率成都守军投降的喜讯之后,哪怕是表面依旧温和从容的刘秀,私底下也难免比往常高兴不少。
浅酌了几口薄酒,品味着那独特的滋味自喉口咽下蔓延的滋味,他却没让自己沉浸进那微醺的感受,浅尝辄止地放下了酒杯。
正欲熄灭照明的油灯前去歇息,填补了光源的白光就自他身后亮起。一时之间有些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醉酒,被酒精到底稍微麻痹了些神经的皇帝,第一反应是匆匆捏紧了眉间。
可是没有消失,这并不是他酒后的幻觉。
思维还有些迟缓着,他还来不及做出什么反应,就看见那白光上突然闪现出绚烂的画面,一个辨认不出性别的声音突然开口。
把他一下子吓醒酒了。
什么汉末三国,中文互联网,乃至孙权曹魏的,对未来完全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清楚,哪怕是以他汉世祖光武皇帝的头脑都没办法第一时间理清背后的关联。
可是等到它话锋一转,讲起了东汉朝廷为何灭亡,外戚宦官皇帝之间循环往复的权力斗争的时候,刘秀听懂了。
听懂之后,就是发自内心的呼吸一滞,是忍不住随着那声音的继续论述,逐渐攥紧了掌心。
勒石燕然,永元之隆。
好听吗?高兴吗?
那不是当然吗?就算只是只言片语,可是中文的魅力就是那简短语言外的无穷韵味,足以让观者能够明了那字底的情感。一个隆字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啊!
可是这样的功绩,却和刘秀内心深切渴望杜绝的外戚专权紧密相连,他建立的朝代的灭亡,最大的原因竟然依旧和他想要打击的势力息息相关。
这样突如其来的打击,到底有些荒谬。就算是脾性称得上一句不错的刘秀,听闻之时都有点火气上涌的目眩。
所以他暗恨着咬紧了后牙,睡意和酒意全无,眼神中都含了几分寒意地看着这说出平衡二字的光幕。
它在继续。
【平衡被打破的关键,在顺烈梁皇后时期。
梁皇后梁妠,从谥号来看就知道她是顺帝的皇后。在顺帝死后,冲帝继位之时临朝听政。一年之后冲帝早夭,她又扶立质帝继位,继续秉持朝政,处理事务也很尽心尽力。
本来是个东汉的正常局面,也就是皇帝换的太勤快。但东汉幼儿园的威名大家又不是不知道,皇帝换得快一点也没什么。】
“……”
刘秀:有点心梗。
他深吸了一口气,试图将自己内心的悲愤完全地咽回去,但重复几次之后,到底还是失败了。
他那些子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为什么一个个死得都那么早的?!
虽然不知道幼儿园到底是什么东西,可是明白幼儿在讽刺的是什么情况,刘秀捂着自己的心口,有点接受无能。
他们老刘家往上数,也没这么短命鬼啊!
总不会——电光火石之间,
无数的猜测在脑海中闪过,
最后他脸色阴沉下来,做出了最坏的打算:因为只有皇帝年幼才能太后把持朝政,外戚势力才能为所欲为……
但这样的猜测刚提出来,就被皇帝自己按着神经摇了摇头否认了。
不,那也不太可能。后面那些皇帝都学会跟内宦密谋掀翻外戚势力了,总不至于轮到自己就被外戚给暗害了。
眼神都带着点茫然的空洞,刘秀呆滞地坐在床上,对着天幕的论述,一时之间有些呼吸艰难。
可是,这样的话,难道不就证明了……
他们后汉的皇帝,就是倒霉催的一群短命鬼吗!
【可是偏偏在质帝继位一年之后,因为梁妠把妹妹嫁给了当时还不是皇帝的桓帝刘志,想要让外戚的身份继续延续下去的她哥梁冀,干出了毒杀质帝,迎立桓帝的行径。
这样的举措,毫无疑问地挑战着任何一个当皇帝的人的神经。
所以,当桓帝长成之后,哪怕他的皇后也是梁氏的人,梁家某种意义上依旧是他的外戚。他却也毫不犹豫开始了清洗梁氏的计划,与宦官共谋诛杀梁氏,并在事后功成之际册封其中五位宦官为侯爵。
自此,中央的大权彻底为宦官所把持,在灵帝之时更是出现了著名的十常侍的存在。外戚的势力衰落下去,但还没彻底走到尽头。
因为宦官的权势之大,触及到了东汉另一方势力的利益——士人集团。】
—
公元前138年
“啊?”
原本听着好好的,还带着点漫不经心的少年人,头顶冕旒的珠串随着他侧支着脑袋的动作垂落在他的手边,被他跟着天幕的讲述有一搭没一搭的把玩着,此刻却认真为之侧目。
刘彻第一次因为这天幕的论述而破功。
他在父皇去世的那一年曾经遇上过这般的情况,所以当神迹再次降临,尽管难免还有着点难耐的兴奋,却也称得上经验老到的冷静。
虽然东汉汉末之类的词汇,让思维一向敏捷的他有些不悦地挑起了眉。可是他几年前就知道,他所继承的朝代,在后世人口中被称为西汉,早就有所心理准备,于是也还能带着点冷眼旁观似的平静。
但宦官封侯这样的事情,却是真真有些震撼到未来的汉世宗孝武皇帝了。
“这些宦官——”
刘彻换了个姿势。那些被他拨弄过的旒珠因着惯性回到原处,先后波动了几下,最后稳稳停驻在他的眼前,却也遮挡不住他有些无语的眼神。
虽然也算是帮着皇帝掌握大权的功臣了吧。刘彻倒无所谓什么出身的高低,不在乎世俗意义上认为的低贱,若是真的有功于社稷,向来不吝啬赏赐的皇帝陛下并不介意被人诟病厚赏过重。
可是问题就在于,这些宦官他们不配啊!
“中央的大权还为宦官把持——那两皇帝该不会自己还怠政吧?又或者把原本大臣该去处理的事情,全部交给宦官?”
他有些恹恹地合上眼:粗糙,太粗糙了。
㈥浮笙闲的作品《历史观影从景帝开始》最新章节由??全网首发更新,域名[]㈥『来[]_看最新章节_完整章节』
【士人集团的崛起也算是东汉的一大特色。
一方面是因为连着几代皇帝都对儒学学术的发展颇为看重。
从光武以柔道治天下,到后面明章之治褒奖经学,东汉统治者自身参与进了学术修订之中,使得天下讲学之风盛行,甚至有讲经夺席这样的现象发生。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察举制的完善与运用,士人群体成为了官僚集团的核心,在士族中的名声地位也就决定了他们在官场上的地位。
这些士族们根植于地方乡党,以豪族地主为经济基础,再借由光武复汉这一特殊时机,搭上了开国红利的快班车,势力自然蓬勃发展起来。于是东汉自一开始,朝廷依赖士族的现象就比西汉更为明显。
等到这些士族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彼此之间朋党交结,鼓吹名声,因此世代为官,形成了庞大的族望而在地方上聚集成官僚世家。
士人家族、官僚家族和豪强家族的三位一体,也就构成了我们所知道的士族门阀,其壮大也就逐渐开始侵吞中央皇权。】
曹操眼神平静地看着这光幕。
宦官养子之后的出身,虽然并不称得上一句光彩,让他为不少士人所不齿,却使得他的起点天然就靠近着权力的中枢,并因为家族的权势而得以与高门相交。
亲眼目睹过袁杨二家显赫一时场面的人,心思在议论起相关事情的时候,却是有些心平气和般的宁静。
所以他才要重用寒门之士,而打击那些世家子弟。
—
孙权的笑意淡了下去,几个家族的名字自然地随着天幕的论述而浮现在脑海里。
江东士族,确实是一群,让人感到棘手与烦躁的家伙。
可是他既然将政权定在了江东,不可避免的趋势就是要接受这些江东世家大族的势力与人才,继而才能够喝北边的曹操,以及有可能的西边的刘备相抗衡。
于是一时之间气压有些低沉,他沉默着按住了眉心。
“公瑾还认识些什么人才吗?”
他最后开口问着,眼神带着点期望地看向循声望来的周瑜。
那就只能坚持壮大他手底下的淮泗势力——最起码和江东那群人形成抗衡,好别让他们给他拖后腿吧!
【但是由于光武复汉导致的皇权神圣化的倾向。这些士人就算争夺中央权力,却也不会选择直接和皇帝发生冲突,一般会选择皇帝身边的外戚或者宦官势力。
他们曾经的斗争矛头是外戚。巅峰依旧是梁妠梁冀兄妹两手下,因为质帝身死,针对继承人问题与梁冀爆发了激烈冲突。
最后的结局是反对的代表人物李固和杜桥下狱并被处死,外戚集团运用暴力手段成功解决了他们。
但是随着外戚势力的减弱,宦官势力的崛起。对于自身身份意识颇为看重的士人集团,觉得比起宦官这些无根之人,外戚虽然飞扬跋扈但到底还算地位平等,于是转而和外戚寻求合作,打击起宦官的势力来。
这就是东汉末年政治史上非常浓墨重彩的一笔,三国演义故事开篇的开篇。
——党锢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