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四章 在路上
拜占庭帝国的疆域在11个世纪中不断变动。色雷斯、希腊和小亚细亚西部是帝国的核心地区;今日的土耳其、希腊、保加利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从4世纪至13世纪是帝国领土的主要组成部分;义大利和原南斯拉夫的大部、西班牙南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亚和突尼斯也曾经是帝国的国土。
伦巴底人占领了义大利北部,斯拉夫人占领了巴尔干半岛的大部分地区,波斯人入侵和占领了帝国东部的省份。在查士丁尼生前,最早的斯拉夫人和阿瓦尔人部落就已经穿越了多瑙河。由于帝国的重兵集结在东部边境,以对抗波斯帝国,因此他们在帝国的西北部得以趁虚而入。斯拉夫人打垮了驻扎在伊斯特拉半岛上的拜占廷军队,并夺取了亚得里亚海沿岸的所有主要城市,摧毁了多瑙河以南的帝国防务体系。此时西班牙和义大利也面临蛮族起义的威胁。西哥德人对帝国属地发动全面进攻,将拜占廷的力量逐出西班牙,东哥德人随即在义大利发动叛乱,伦巴底人趁机涌入义大利,只给帝国留下亚平宁半岛最南端的一部分,以及拉文纳与罗马之间一块不安全的地区。615年,阿瓦尔人的军队风卷残云般攻入了拜占廷境内,并一直进逼到离君士坦丁堡仅数里之遥的地方。
地中海东岸、埃及、利比亚和安纳托利亚的大部已落入波斯人之手,色雷斯大部、希腊、义大利被斯拉夫人、阿瓦尔人和伦巴底人占据。阿瓦尔和波斯的军队虎视眈眈,准备大开杀戒。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已经破产、但仍在君士坦丁堡城苦苦支撑的拜占廷帝国政府请求教会,为 了帝国的生存交出其拥有的金银财宝、金银餐具以及法器,以向陈兵于首都城外的蛮族缴纳“保护费”。
678年,阿拉伯舰队直扑君士坦丁堡城下,结果近三分之二的舰只毁于希腊火。在退却中,又先后遭到暴风雨的袭击和拜占廷海军的追击,几乎全军覆没[1]。阿拉伯军队遭到“圣战”开始以来最惨痛的失败,被迫与拜占廷帝国签订了30年和约。
在席哈克略皇帝统治时期,拜占廷帝国完成了从晚期罗马帝国向希腊化的中世纪国家转变的进程。他改革了军事制度和行政管理,实行军人领地制,即向农民出身的军士颁发土地,作为交换条件,这些人必须履行军人职责。这种做法巩固了拜占廷的军事力量。在希腊、色雷斯、马其顿等地区,席哈克略推行军事行政州(塞马州)制度,建立一系列由军事将领统辖的行政单位,州的长官由皇帝直接指派。随着塞马州的建立,帝国巩固了对饱受斯拉夫人、匈奴人和阿瓦尔人冲击的西部领土的统治,扩大了国家的版图。
到席哈克略王朝末期,帝国再度出现内乱,从694年到716年的22年间,皇帝更换了6次。到8世纪的早期,拜占廷帝国的情况已经濒于无政府状态,帝国的疆域也缩小到君士坦丁堡城及其周围地区、东色雷斯、希腊的几个港口、南部义大利和西西里。
伊苏里亚王朝
出生于叙利亚的利奥三世(717-741年在位)是一个主张改革的伟大统治者,还是一个名将,在他统治的第一年,就击退了阿拉伯军队对君士坦丁堡的第三次大围攻,使其元气大伤,数年内不敢对拜占廷用兵。而且其经过改组的海军还遏止了在未来几百年中伊斯兰世界的海权成长。
先后颁布了经过改革的民法和刑法, 以及农业法、商业法,对传统的、无伸缩性的罗马法进行了大幅度修改,使其适应改变了的社会状况,同时他还吸收新崛起的伊斯兰教的长处,对宗教进行大幅度改革,颁布了禁止崇拜偶像、出卖神符的命令,发动“毁坏圣像运动”,从而在基督教中树立了高度的精神力量,遏止了教会产业的急剧膨胀和国家财力的流失,并为 世俗文化的复兴提供了机会。由于这些改革措施,拜占廷帝国在718年之后终于顶住了阿拉伯人的入侵。从8世纪末起,帝国加速收复被斯拉夫人占领的欧洲土地;从9世纪中叶起,阿拉伯人再也不能越过托罗斯山脉,相反,拜占廷在北方重新向亚美尼亚的边境发动征战。
746年,近东发生的大瘟疫蔓延到帝国全境,拜占廷人和希腊人的死亡人数甚为巨大。于是空出来的地方听任斯拉夫人争先恐后地迁移进来定居。用拜占廷皇室历史学家君士坦丁.波菲洛格尼图斯的话说,“当瘟疫吞没万物的时候,广阔大地都斯拉夫化了,都蛮族化了。”
席哈克略将全国希腊化了,希腊语被定为官方语言。他不用古罗马的皇帝头衔augustus(奥古斯都,拉丁语的元首或皇帝),而使用basileus(巴西琉斯,古希腊语的国王)。
拜占庭当时的海军势力非常强大,而且他们拥有一种神秘的火器:希腊火。阿拉伯人初始的进攻被击退后,东帝国开始得到恢复。利奥三世下令禁止圣像,而导致整个国家到处都发生暴乱。
君主坦丁堡这段显赫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它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险要位置。这座城市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南端陡峭的岬角上;岬角从海峡的欧洲一面向对面的亚洲沿岸伸出,仿佛要挡住从黑海流入马尔马拉海的急流。因此,君主坦丁堡南有马尔马拉海,北有博斯普鲁斯海湾,从而形成了重要的港口,即所谓的金角湾。然,其他城市也有良好的港口和重要的地理位置,但君士坦丁堡的显著特征是,南北两面都有一条狭长且能航行的海峡。所以,这座城市由两扇海上大门保护着,可以禁止无论从爱琴海,还是从黑海来的敌船的通行。拜占廷皇帝为了加强这些天然防御,又在陆上修筑了两堵高大的城墙:第一堵墙长四英里;第二堵墙长40英里,宽20英尺,位于第一堵墙西面约30英里处。这两堵防御城墙,同巴尔干山脉这一天然屏障连在一起,保卫了君士坦丁堡的陆上进口。因此,在拜占廷长达十个世纪的统治期内,这座城市尽管在大部分时间里是遭受围攻的要塞,但却得以保存下来。
7世纪较后阶段,就连拜占廷帝国的生存都受到穆斯林海上袭击和保加利亚人陆上进攻的双重威胁。发展海上力量,是阿拉伯人在适应环境方面所取得的功绩。、他们以此征服了塞浦路斯和罗得岛,然后,从669年起数次围攻君主坦丁堡。与此同时,拜占廷还受到来自北方的保加利亚人的威胁;这是一支亚洲民族,最初受拜占廷人利用反对阿瓦尔人。但这时的保加利亚人,正占领着多瑙河与巴尔干山脉之间的地区,并以此为基地,威胁着君主坦丁堡。
拜占廷这次再度被受神启示的帝国首领,伊索里亚王朝的统治者利奥三世(717—744年)所拯救。
利奥原为叙利亚军事指挥官,趁阿拉伯人围攻君主坦丁堡之际,夺取了政权。他不仅粉碎了阿拉伯人的围攻,而且将他们赶出了小亚细亚。在他统治末期,帝国边境比较稳固,但同查士丁尼时期的疆界相比已大大缩小。意大利已丢失给伦巴第人;巴尔干北部丢给了斯拉夫人和保加利亚人;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和北非丢给了阿拉伯人。
但他得到的却是一个民族和信仰更加同一,文化上既与东方的伊斯兰教,又与西方的新欧洲截然不同的帝国,整体实力并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
遥远的君士坦丁,用各个民族和文明的风情,堆砌成的繁华之城,只要有足够的金币,任何要求都能得到满足的欲望之城。就如某位教士所描述的,
“我们的统治者不讲正义,监察员贪得无厌,法官受贿,调停者说谎,市民行骗,农民愚蠢,所有的人都毫无用处。妇女比娼妓还要无耻,寡妇好奇多事,妇人蔑视贞操、不守信义;青年人放荡不羁,老年人酗酒成瘾。修女玷污了自己的称呼,教士忘掉了上帝,僧侣偏离了正道。……我们许多人生活在暴食、酗酒、私通、奸淫、邪恶、放荡、仇恨、猜疑、妒忌和盗窃之中。我们已变得傲慢、吹牛、贪婪、自私、忘恩负义、拒不服从;变成了逃兵、强盗、叛徒;变得邪恶、不讲正义、顽固不化、不可和解。…正是这些东西以及与其相类似的其他东西,使我们受到上帝的惩罚。 ”
当那个被遥远的东方塞里斯人国度,因为雪灾和霜冻,在西部高原和北部草原来的饱受困扰的时候,
作为现任的拜占廷,伊索里亚王朝的第二位皇帝。
君士坦丁五世,科普罗尼穆斯,正在地中海气候下,温暖而干燥的阳光中,饶有兴致的观看竞技场中的战争角斗表演,这是某个得宠的行省总督的杰作。
他喜欢在那种血肉混杂着金属和皮革的味道中,接受万民的朝仰和欢呼。看着那些人山人海中,不分贵贱高低的男女老幼,在血腥和杀戮中如痴如狂,为自己的一个手势,欢声如雷或者是大声哗然。
他也最喜欢将自己沉溺在这种古代荣勋的氛围中,静静的缅怀容光的过去与现在,这是他在位的第十七个年头。
他虽然没有前任皇帝利奥三世开创王朝的威名赫赫,却也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