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
李儒语落,忽毕汉和提提买就同时发出了一声低呼。
“李大人,你们大汉王朝一直都以仁义著称,你们最喜欢帮助弱小。这一次你们怎么可以落井下石,趁火打劫!”
听到忽毕汉的话,李儒笑着摇了摇头。
“如今大汉已经改朝换代了,取而代之的是大卫王朝。我们大卫王朝刚刚建立不久,百废待兴,我们的军队不可能白白的向你们提供援助。要知道我们大卫蓄养这些军队,也花费了数不清的钱粮。我们大卫士卒们也有家人要赡养!”
“现在你们的国家正在遭受入侵,我们大卫若是不出兵帮助你,你们很快就要国破家亡了。到时候你们不仅要丢掉土地,你们府库当中的钱粮也会便宜了别人。”
“我们大卫出兵帮助你们,至少可以保全你们的土地。只要土地还在,你们的府库早晚都会重新变得充盈起来。”
“这么简单的问题,我想你们轻易就能想明白。”
听完李儒的话,提提买踏前一步讲道:“如果我们康居国和贵霜国完了,你们大卫就将直面那一股神秘势力的兵锋。”
“哈哈哈,我国皇上曾经对我讲过一句话,这句话叫着弱国无外交。进攻你们康居国和贵霜国的神秘势力,实际上是来自西面的罗马帝国。罗马帝国的国力最多与我们大卫相差无几。”
“对于你们这些小国,罗马帝国可以肆无忌惮的用兵。但是对上我们大卫,罗马帝国可不敢轻易用兵,要知道罗马人敢对大汉用兵,最后的结局很可能是两败俱伤”。
“罗马人若是陈兵边境,我们可以通过谈判的方式,让罗马帝国撤军。我们甚至还可以与罗马帝国协议通商,我们可以一起维护丝绸之路的安全。”
“现在我再给你们最后一次机会,是否选择雇佣我们的军队帮助你们抵抗罗马人。”
提提买和忽毕汉对视了一眼,最终二人还是轻轻的点了点头。
李儒说得不错。
如果大卫不派遣援兵支持贵霜帝国和康居帝国,用不了这两个国家就将彻底的被罗马人占领。
到时候不仅国破,府库同样会被罗马人搬空。
府库里面的东西就算被搬空了,只要国家不亡,府库早晚还能充盈起来。
“我们愿意接受李大人的要求,只是不知道贵国的军队什么时候可以进入我们的国家帮忙作战。”
“七天,七天之后五万军队就可以出征。”
买买提又与忽毕汉对视了一眼,最后二人同时轻轻的点了点头。
接下来送走买买提和忽毕汉之后,李儒又召见了昔日西域诸多的国王。
在李儒许诺帮助他们重新建立国家,并且提供必要的庇护之后。曾经西域诸国的国王只犹豫了片刻,就答应在七天之内组建五万大军前往贵霜国和康居国作战。
这一场支援战被西域诸国的国王看成了复国之战。
李儒相信他们一定会用尽全力。
但是李儒也知道,只凭西域诸国想要挡住罗马人的兵锋依然远远不够。
所以李儒很快又派遣骑兵,将罗马人进攻贵霜国和康居国的消息送往了洛阳。
“罗马人终究还是对贵霜国和康居国发起了进攻。”
卫楚放下了手中的军报,眉宇间多了一丝愁色。
“罗马人这一次一共集结了二十万大军,贵霜国和康居国不是罗马人的对手,现在两国已经向我们求援,李儒集结了曾经西域诸国的兵马,一共五万人,现在这五万人已经奔着康居国和贵霜国去了。”
听完卫楚的话,贾诩踏前一步说道:“罗马人有二十万大军,只凭西域诸国集结起来的这五万兵马,恐怕也不是罗马人的对手,他们最多只能拖延数月的时间。”
“不错,我们还需要想办法阻止罗马人。至少在我们大卫一统天下之前,我们暂时还不能和罗马人正面交锋。”
“否则我们两线作战,必定会遭遇大败!”
坐在卫楚左边的诸葛亮,想了想站起身来:“陛下之前答应羌人,将贵霜国和康居国的土地划分给他们。陛下可以现在就履行诺言,让羌人北上。”
烧当羌,白马羌还有参狼羌,总共有将近百万百姓,带甲之士加起来超过十万人,而且羌人作战非常的勇猛。羌人北上,就算无法打败罗马人,但要挡住罗马人一段时间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之前冀州军投效我们之后,他们的军械现在在什么地方?”
“回禀陛下,冀州军的军械,现在被保存在冀州的府库当中,我们原计划是准备秋收之后用这些军械来训练冀州的屯兵。”
听完华歆的话,卫楚点头说道:“从这些军械里面挑选出三万套兵器铠甲送给羌人士兵!另外再给他们一些弓箭。想让马儿跑,就需要先让马儿吃点草!”
“皇上英明!”
对着众人摆了摆手,卫楚又跟着开口说道:“羌人北上之后,我们依然不能放松警惕。下令让庞德和马超也率兵北上。如果羌人也挡不住罗马军队,就让大军退守它乾城。”
“另外传信曹操,还有孙策。邀请他们派人前往塞外,去亲眼见证一下罗马人的兵锋。”
“我认为陛下此举有一点不妥!”
荀彧站出来非常认真的对着卫楚说道:“如果让曹操等人知道,在北面我们还有大敌当前,他们恐怕会乘机生事!”
荀彧的担忧不无道理,但是听完荀彧的话卫楚还是轻轻摆了摆手。
“罗马人和昔日的匈奴人一样,对我们而言都是异族,我相信曹操等人会以大局为重,知道谁才是真正的敌人。”
作为后世来者,卫楚对于曹操和孙策还是颇为欣赏的。如果可以,卫楚还是希望能够和平解决曹操和孙策。
至于刘备,卫楚知道刘备此人的野心巨大,刘备不可能会投效自己,所以卫楚干脆没有邀请他。
待到将来解决了曹操和孙策,刘备不足为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