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讪都搭讪过了,没道理不加一下联系方式。
周克就厚着脸皮,顺其自然把辛雨真加了。
三站地铁很快就到,两人本来就是萍水相逢,内心又都怀着莫名其妙地心悸,也就没有多聊。
辛雨真似乎认识路,所以下车后就默默地走在前面,给周克带路。
毕竟大家都还没通过最终的入学面试。
虽说芝大地入学面试,几乎没有刷下过SAT考试满分的牛人过,但也是有可能根据面试结果、测出学生的真实禀赋,从而劝他另选院系。
所以周克和辛雨真未来会读哪个专业,现在确实还说不好,如今吹牛吹大了,要是到时候没实现,岂不是丢人。
走到一幢教学楼前,辛雨真指了指,说:“就是这儿了,你先进去到,然后一会儿在旁边的三号楼面试。我不用办报到手续,就不陪你了。”
“谢谢,你真热心。”周克礼貌的挥手,下意识地感谢了一句,“居然不用报到、都特地给我带路……”
辛雨真却误会了,很正式地解释:“我其实靠平时成绩,就可以保送芝大了。但我姐姐是联邦高官,我不喜欢被同学在背后说闲话,所以坚持参加了SAT考试,证明自己的实力。
但哪怕我临场发挥考砸了,招生办的人还是会录取我的。怎么样,你不会看不起官宦子弟。”
她的一言一语,都显示她平时生活中,受到的非议压力不小。
以至于周克这个新朋友,随口一句无心的感谢,都会让她敏感到这种程度。
周克顿时有些不好意思:“呃……别想多了,我完全没有质疑你为什么不需要报到、或者刺探你隐私的意思,我是真心感谢你给我带路。”
“我知道,是我自己敏感了,忍不住解释,回见。”
辛雨真望着周克的背影看了几秒,转身去了面试考场。
事实上,这个辛雨真,正是周克被冷冻前的老同窗辛雨芽的妹妹。
周克之所以觉得辛雨真眼熟,是因为她长得挺像她姐姐,只是脸型更加小巧一些,还剪了短发。周克虽然失忆,一看到类似长相的女生,依然觉得似乎是自己生命中很重要的人。
而辛雨真之所以也有这种莫名熟悉的错觉,主要是她小时候就见过周克——确切的说,是在她7岁、上小学二年级之前,见过周克几面。当时她还觉得这个文静内敛的大哥哥,挺值得信赖的。
周克还没偏瘫之前,也是偶尔会去辛雨芽家里做客的。
尤其是辛雨芽那个做检察官的父亲,刚追查某个案子因公殉职之初,辛雨芽内心很是悲伤,周克就曾强撑着病体,经常陪伴鼓励辛雨芽。
其实,要不是那时候周克身体不行,敢爱敢恨地辛雨芽说不定都已经跟他私定终身了——那样,周克现在就该是辛雨真的姐夫。
不过,小时候的记忆,毕竟会随着年代地磨损淡漠。如今已经9年过去,辛雨真记不得周克的长相,也很正常。
而且,周克是15岁被做换头手术、然后冷冻,八年多地休眠期,大致相当于正常人新陈代谢一年。加上他复苏后又生活了三四个月,所以事实上周克地外貌,比起他当年失踪前,起码相差两岁。
十五六岁的少年人,正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外貌变化最大的时候。好多人14岁的时候还挺正太,16岁就彻底长残了。
拜那种变异型运动神经元病,周克手术前的身体是很孱弱的。
当年跟辛家姐妹分别之前,他的身高连1米6都不到,细胳膊细腿没几斤肉,脸型也非常瘦削干枯,颧骨突兀,脸颊凹陷。
如今换了卢卡斯院士给他做的转基因肉身,他强壮得跟高达SEED上的“调整者”似的。身高1米88,挺拔硬朗,肩膀上的三角肌跟施瓦辛格差不多,还有八块腹肌。
其实,要不是身体的天赋素质这么强健,周克也不可能在短短的自我训练后,就连赢两次绝地大逃杀比赛——要是拿着突击步枪扫射几发,后坐力就能把自己撞得鼻青脸肿,那再好的射击技巧训练也是白搭。
换上了牛逼肉身之后,周克的脸型其实也变了很多,至少没有以前那么凹陷了。所以别说辛雨真认不出来,就是她姐辛雨芽亲自来,也很难认出来。
除非经过长期的接触,了解对方的秉性、人品,那估计还能从行为、气质层面推断出周克的破绽。
……
半小时后,周克到了面试考场。
因为如今通过SAT考试入学的人数,只占总录取人数的20%,剩下的都是提前根据平时成绩、综合表现免试入学的,所以暑假里的面试工作量并不大。
芝大每年总共招生才1500多人,折算下来,需要参加暑期面试的就只有300人而已。
(哈佛、哥伦比亚这些常青藤盟校,规模也差不多,基本上每个学年都只有一两千新生,普遍比大明的985、211要小几倍。)
面试分了6个考场,有各自组的面试官。每个考场的等候室里有50个学生,然后分10个批次和面试官聊。
学生的分组,应该是按照SAT笔试成绩来的,而不是填报的专业志愿方向。
因为周克稍微跟旁边的人闲聊了几句,就发现自己是跟很多文科生分在了一起。
而他报考的是电子专业。
周克到的有些晚,面试已经快开始了,所以他没什么时间跟其他同学闲聊,只是粗略扫了一眼,就看到教室里黄压压地一片,几乎一半多都是黄种人。
2040年代,亚裔在美国的人口比例,也才8%而已,按说12个里面才有一个。不过亚裔普遍读书成绩好、又善于应试,这也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到了顶级高校的招考现场,总会给人一种“亚裔占领美国”的错觉。
美国要不是没有“入学统招考试”的“公立精英高中”,恐怕黄种人高中阶段就能占领顶级学校了。
(PS:“公立精英高中”是澳洲等英系殖民地国家常见的制度。这些国家的中学可以分为给钱就能上的私立中学、按学区入学的保障性公立中学,以及‘允许跨圈招生、以统考成绩为录取标准’的公立精英中学。
按照2017学年的数据,澳洲,新南威尔士州,排名第一的公立精英高中。应届新生里,黄种人比例已经达到了97%,也就是300多人一届的高中,白人学生加起来不到10个人,然后六成是汉人,三成是南棒,剩下的是其他东亚人种。)
更何况,芝大本来也是汉人考生比较倾向于来的学校之一,这种聚集效应就更明显了。
一百年前,杨振宁、李政道就是在芝大读的研,另一个唯一大明国籍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李远哲,虽然不是在芝大完成的学业,但却在芝大当过教授。
学术这种玩意儿,是会形成门阀的,久而久之,校友介绍、拉帮结派之下,芝大的黄种人就越来越多了。
(注:国内一般不宣传李远哲为华夏国籍,把他和杨振宁李振道一样归为“美籍华人”,但这是双重标准。杨振宁李政道,出成绩和获奖的时候,其实都是中国国籍,杨是得了诺奖后7年,1964年,才加入美国国籍的。
李远哲反过来,他获诺奖的时候是美国国籍,但获奖后加回了‘台胞’。如果按前面判定杨的标准,算“最终国籍”的话,李远哲应该直接算华人(台胞),而不是‘美籍华人’。)
……
“第一组:席多川,辛雨真,周克,马丁.维根斯坦,威廉.罗森——请报到名字的同学进来。”
广播里,传出一个很职业的女声通知,把周克的思绪从胡思乱想中拉回来。
他连忙起身,左右一看,找到了另外四个跟他一起站起来的同学。
看来这一组,是笔试成绩最好的了。
三个亚裔,一个犹太人,加一个正统的WASP。
周克跟着大伙儿一起走进了面试室,对面坐着三个考官。
看起来不像是要考专业知识的样子,反而像是闲聊,或者说“测试学生的学术禀赋”。
美国顶级私立大学,都很重视兴趣和因材施教,不会轻易因为“某个专业将来比较好找工作及赚钱”,就任由笔试成绩最好的学生去读这些专业。
学校会千方百计劝说你报最合适你天赋的。
“各位的履历和成绩我们都看过了,放轻松。以你们的实力,今天的面试是不会刷落任何一个人的,我们只是希望进一步了解你们是什么样的人才,所以请务必畅所欲言。”
居中一个面试官是女性,大约四十来岁年纪,看上去挺和蔼,衣着也很低调奢华。她开场白就是这么不接地气,似乎读书跟将来找工作赚钱就该彻底绝缘。
周克和其他四个同学,当然只有先诚恳地答应。
“下面是第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如今的美国SAT考试制度,是否能够选拔出这个时代最需要的人才?那些被我们的考试制度摒弃的考查内容,是否真的完全过时、毫无意义了?比如:背诵,心算,以及套路性的修辞。
请每位同学先在面前的面板上列出提纲,然后依次发言——发言时请不要超出提纲的范围。”
这个问题,应该是很肯定的?
周克稍微左右扫视了一番,就发现大多数人看法倾向应该和他一样——从表情上就可以看出人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