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安侯府。
接到多尔衮的令旨,郑芝龙长出了一口气。
大清摄政王总算同意出兵。虽然派的是平西王吴三桂这个汉人藩王,但总归是让郑芝龙给桂王一个交代。
不然万一桂王恼羞成怒之下断了给郑芝龙的粮食供应,郑芝龙这十数万军队吃什么喝什么去?
郑芝龙立刻命人将这一消息送去广西告知桂王,同时表示自己也会随时响应桂王的号召。
当然怎么响应是郑芝龙说了算,最终解释权也在郑芝龙。
眼下还有一件令郑芝龙心忧的事,那就是海贸生意的萎缩。
相较于以往,郑家海贸税收大幅下降。
事出非常必有妖,郑芝龙当然不相信这会是因为海商们热情下降。
这其中的利润丰厚,即便要给郑家缴纳一笔不菲的海税,仍然可以赚的盆满钵满,傻子才不去做。
至于这其中发生了什么问题郑芝龙一时难以肯定。但他隐隐觉得这和朝廷有关系。
朝廷之前和郑家联合搞什么皇明贸易商会,现在已经撇开郑家单干。
从种种迹象来看这个皇明贸易商会发挥的作用就是发展海贸。
海贸是郑家的根基,绝对不能被轻易的动摇。郑芝龙决定派人前去皇明贸易商会内部探听一番,看看这个小皇帝究竟想要搞些什么名堂。
除了这些唯独有一件事让郑芝龙放心不下。那就是他的儿子郑成功。
当然自己让儿子去南京证明是个极大的错误。
眼下小皇帝手中捏着郑成功便等于捏了一个人质,不到万不得已郑芝龙是不敢轻举妄动的。
这也是他为什么不敢答应桂王派大军响应的一个原因。
郑芝龙对这个儿子十分欣赏,一心想着把他从朝廷的魔窟之中救出来。
只要他的儿子一到福建郑芝龙便是全无顾忌,可以为所欲为了。
...
...
陕西,西安。
阿济格接到了多尔衮的一份令旨。
多尔衮调平西王吴三桂为征南大将军,率领十万绿营军以及本家兵攻打湖广。
这道令旨下的十分突然以至于阿济格根本来不及反应。
等到他意识到发生了什么时已经来不及了。
难道他还能强行留着吴三桂不成?
无奈之下阿济格前去询问吴三桂的意见。想不到这厮竟然欣然同意。
哎,他真是养了一只白眼狼啊。
有时候阿济格真的难以猜透这位同胞兄弟的心思。
明明清军刚刚在四川收获一场惨败,又要派大军去湖广,这是要急于找回场子吗?
不幸中的万幸是阿济格不必再调拨任何旗兵。
别管是满八旗、蒙八旗还是汉八旗如今都是阿济格的心头肉,损失一人他都能心疼好半天。
至于吴三桂这个白眼狼嘛想走就走,哪怕是死绝了阿济格也不会皱一下眉头。
从接到令旨的那一刻起,阿济格便下令在给吴三桂军队的粮食中掺上沙子。
如此一来也算是对吴三桂薄情行为的一种反击。
吴三桂麾下士兵就是当年的关宁铁骑,平日里养尊处优何曾吃过掺了沙子的米。
被硌了牙不说,只觉得人格受到了侮辱。
他们愤愤不平的向吴三桂反应英亲王欺人太甚。
都说人走茶凉。可现在人还没走呢茶就已经凉了。
这不是明摆着赶人呢吗?
阿济格身为亲王,陕西军政负责人竟然如此行事,完全置大局于不顾,真是让人心寒。
吴三桂却是一笑置之。
这些在他看来不过是不值一提的小伎俩罢了。
阿济格之所以这么做证明他已经无计可施了,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发泄报复。
但是吴三桂不在乎。
只要能够离开陕西获得一定的自主权,在吴三桂看来就是划算的。
自打降清之后他的日子并不好过。
处处受人节制,处处仰人鼻息。这便是他担任山海关总兵时都不曾有过的。
而且他发现英亲王阿济格有意的在往他的军队里安插眼线,并且想要拆解他的军队。
这是吴三桂万万不能接受的。
他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地位靠的就是手中的这支本家兵。
当初献出山海关让清军入关,吴三桂确实是立下大功。
但仅凭此点就让多尔衮封吴三桂为平西王是不可能的。
多尔衮更多还是考虑到吴三桂手中那支近十万的关宁铁骑,有心拉拢。
事实证明多尔衮的计谋得逞了。
先是靠封王拉拢了吴三桂。紧接着把吴三桂派到阿济格身边充当先锋。
有功劳都是阿济格的,苦劳则都是吴三桂的。
时间长了吴三桂心里难免会有想法。
他降清是来享受荣华富贵的,不是给人鞍前马后的。
如果是现如今这个待遇,那么他当初降清的意义何在呢?继续留在山海关做土皇帝不是挺好的吗?
难道就为了平西王一个虚头巴脑的名号?
所以吴三桂决定脱离阿济格的控制。
而脱离阿济格的最好办法就是打仗。
只有战时将领的自主权是最高的,吴三桂迫不及待的要统兵打仗。
现在是乱世,他知道自己迟早会等来机会的。
果不其然,清军在四川大败,近乎全军覆没。
阿济格、多尔衮相继震惊,这些不可一世的满清贵族意识到明军并非是羸弱到不堪一击的。相反,明军有着相当可观的战斗力。
那时吴三桂便断言自己的机会来了。
原因无二,实在是清军八旗的士兵数量有限。
经过这一次大败短期内元气难以恢复。
可是仗还得打,多尔衮只能倚仗吴三桂这些汉人藩王。
而要论战斗力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顺王绑在一起都没有吴三桂的大腿粗。
到头来多尔衮发现他一直冷藏打压的吴三桂成了唯一的选择。
真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当然,吴三桂本人还是会在明面上表示对清廷的臣服的。
毕竟他献出山海关之后就决定了不可能再降明。
拉出去单干看起来美妙,但许多问题也会随之而来。
首先就是粮秣问题。
在清军编制下吴三桂不需要为粮食操心,可要是单干这些都是需要他考虑的问题。
吴三桂不认为自己有渠道能够搞定这些,所以眼下他还是需要寄人篱下的。
等到他将来哪一天实力强大羽翼丰满,或许便是跳出去单干的时候。但眼下显然还不具备这个条件。
能够离开阿济格的控制已经是最好的事情了。
吴三桂对阿济格的小动作视而不见,命令军队随时准备拔营前往湖广。
只不过在走之前他还要向阿济格讨要一份粮草。
按照规矩这批粮草肯定是该陕西来出的,只不过这一次吴三桂要留个心眼,绝不许阿济格再往里面掺沙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