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得再与莫行松商议一番,苏曜便是将其调到了自己身旁。至于常德和尚那边,只能暂时搁置下来。
没办法,经此一事,莫行松说什么,也不肯离开他半步了。
很快,他便是来到了御书房。
众臣等候,看到苏曜时,无不是恭敬叩拜。
苏曜不缓不慢的坐在椅子上,轻轻品味了一口茶水才道:“说吧,各地藩王那边,都有什么动静?”
苏添听言,硬着头皮道:“陛下,赵秦二王,自前天,已经发兵出关。臣手下竭力劝阻无用,甚至拿出圣旨亦是无果!”
“二王,已经确定造反……”
“除此之外,纪州城中,守军出关。同样剑指京都,势要为纪王报仇!”
“三方合计,十四万人,并且,都是精锐之士!”
苏曜听言,依旧波澜不惊,只是冷冷一笑,“朕给过他们机会,是他们自己不要啊!”
话罢,他眼眸之中杀意顿显。
即是如此,那就休怪自己不客气了。
“陛下,咱们现在当如何是好。”苏添心急如焚的道。
只见苏曜挥了挥手,慢条斯理的道:“发布圣旨,告诉各地守军。若遇叛军,不要阻挠,大开城门,让他们径直来到京都就是。”
“再让他们帮忙将朕的话转告给叛军,有什么事情,冲着朕来就是了。莫要伤各地百姓和朕的一兵一卒。他们,都是无辜的!”
原本等候苏曜给应对之策的众臣,待听到苏曜的话语后,全都傻了!
让各地守军放弃反抗,大开城门?
这算哪门子对策?
要知道,现在苏曜即便收服了虎字营,可用之兵,也不过堪堪八万多些。
近两倍的人数差距,若是经各大关隘守军阻挠,兴许还有得打。
现在,等于是把自己的脑袋送到人面前砍了!
即便所有人都知道,苏曜从来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情,现下也对其对策,没有头绪了起来。
苏曜却是懒的解释,挥了挥手,“好了,都下去吧。”
一众大臣还想再问什么,看苏曜压根没回答的意思,只能叹息离去。
“你们说,陛下到底在想什么?”
“这……”
众大臣看向了陈书礼,“陈大人,您和陛下走的近,说说陛下思绪如何?”
陈书礼老脸一苦,哪里能揣摩的出苏曜在想什么,半晌方才道:“圣上心思,岂能容我等揣摩?”
“本官只是一个管账的,不过本官只知道一事,当年陛下手中可用之人不过寥寥两三万,却也破了胡人和叶清泉布下的局。”
“我等,只需忠于陛下,安心做自己的事情即可。”
一众大臣这般询问,自是心有站队的意思。
毕竟苏曜膝下并无子嗣,倘若藩王真的造反成功,届时登基,绝非难事。
现下,众臣无不是陷入了沉思之中。
唯有苏添,去而复返,再度来到了苏曜的面前。
看到苏添回来,苏曜并不意外,缓缓道:“心里想不通,想问问朕为什么?”
“陛下,此事非同小可,若真放开关隘让秦赵二王直奔京都,那这仗,怕是就没有半点胜算了啊。”苏添担心万分的道。
作为苏曜最亲近的人,他必须得设法提醒苏曜。
苏曜心平气和的一笑,“苏添,朕问你,靖国上下可战之兵士,拢共有多少?”
“大概,六十余万!”苏添沉吟过后,回应道。
“那朕真正可控之兵士,又有多少?”苏曜再问道。
“八……八九万之多,现下,都在京城一带!”苏添蓦地一怔。
苏曜懒洋洋的道:“所以,就算朕下令让这些守军拼死阻拦,你以为这各地守军将士会为了朕,和藩王们拼死一搏吗?”
历史早就有血淋漓的教训了。
大家都不傻,没人愿意为了皇家人的自己争斗,而白白流血牺牲。
说到底,他手中权利还是不稳,虽灭了叶清泉,但一道圣旨,至多只能在京都这边起起作用。
出了京都,到各省郡,根本没人搭理自己。
苏添,沉默了。
苏曜的话,让他无言以对。
“这各地守军,多是被当地门阀渗透,相较朕,他们不一定听谁的呢。”
苏曜慢条斯理的道:“与其如此,倒不如让他们放弃抵抗,也可免去一些无意义的伤亡。朕的百姓和兵士,都金贵着呢。”
他设立五军都督府,就是想借用燕国公林家的能量,去控制各地守军。不过实非短期之工!
“可是……”苏添还想劝阻。
“没什么可是的。”
却见苏曜静静起身,负手言道:“苏添,朕这一步棋,想来你一时半会是看不明白了。”
“朕知你忠心耿耿,不过你可以放心,秦赵二王若是半路迷途知返回去,尚可无事。朕的圣旨,是给他们的最后机会!”
“若他们真执迷不悟,待到京都那一刻起,便是他们的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