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书网 > 历史军事 > 华夏真相集 > 第四十八集 英雄末路

第四十八集 英雄末路(1 / 1)

华阴界口,尸积满谷。

慕容泓次日遂聚众将,说道:昨日虽胜一阵,秦兵毕竟势大,我非其敌也。正好趁着敌军初败不敢逼迫,我还是奔回关东,往投我叔父吴王慕容垂,归我故土为上。

诸将:那姚苌亦善用兵,我若走回关东时,需防追杀。

慕容泓:可使老弱先行,某亲引精兵断后。我弟慕容冲复引二千精骑,伏于敌军来路,以为断后,可保无虞。

众将称善,于是尽驱老弱妇孺先行,慕容冲引军埋伏去讫,慕容泓押住后队缓缓而退。苻睿闻报鲜卑军皆出城东返,乃自引兵前来追击。

姚苌急出大营,拦住马头谏道:鲜卑皆有东归之志,故起而为乱。我宜趁势驱其出关,不可遏止,所谓穷寇莫追也。

苻睿不从,自率窦融为先锋前往追击,使姚苌引大军合后。

窦融率军刚刚转过山环,忽听山后一声炮响,慕容冲引兵尽出,拦腰截杀,秦军大乱。窦融拍马挺枪来战,斗不过十合,被慕容冲大喝一声,将窦融头盔斩去半截,只剩一个帽圈勒在头上,散发披下,盖住双目。窦融亡魂皆冒,回身便走,不辨东西。

苻睿怒不可遏,迎面来战,却只一合,便被慕容冲劈于马下。

秦军见主将被杀,先锋败阵,呐一声喊,一齐返身便逃。慕容冲麾军猛击,杀死一半。姚苌闻报前面兵败,急纵马前来救时,左侧复一军杀出,却是上将高盖。

姚苌奋勇上前,二马相交,斗有十余个回合,前军大喊,窦融军败将下来,反而冲动后军,落入山涧无数。

又见慕容冲泼风般赶至,抡大杆刀追杀秦军,便如砍瓜切菜般,英勇无敌。

姚苌暗道不好,荡开高盖手中兵器,催马加鞭杀出重围。见所带部兵残余不足十之三四,又折了皇亲苻睿,甚恐秦王怪罪,便不敢复回长安,只得走奔马牧。

慕容冲与高盖赶杀一程,收兵回军,告知慕容泓已大败秦军追兵,无复后顾之忧。

慕容泓闻听大喜,环顾兵众可达十万,于是雄心复起,遂令回兵华阴;修书一封,遣使者到长安求见秦王苻坚。

秦王览其书道:秦行无道,灭我国家。今蒙上天眷顾,使秦军大败,必将复兴我大燕也。今闻吴王慕容垂已平定关东,秦王可速备銮驾,奉送家兄燕国皇帝及宗室功臣之家出城。则某将率关中燕人保卫皇帝返回邺都,与秦以武牢为界,分割天下而治,永作友邻,不复为祸。钜鹿公苻睿轻敌无谋急进,被乱兵所害,并非慕容泓本意。

苻坚勃然大怒,复将慕容暐唤至宫中,劈头盖脸责骂一顿,并令慕容暐写信,分别招纳劝谕慕容垂、慕容泓、慕容冲,令其各自罢兵返回长安,则宽赦其反叛之罪。

慕容暐只得应诺,当即退于廊下修书,使秦王亲眼看过,遣使送出。

苻坚怒气稍舒,复将慕容暐怒斥一顿,直骂得一佛出世,二佛涅磐。慕容直待其再无新鲜骂辞,这才拜辞回府,犹如斗败雄鸡,狼狈不堪。

于是洗去满脸唾沫,换上便装,伏于案上,撰修秘旨一道,拿出私玺盖上,暗派使者:你持我此书,微服出京,送往慕容泓军中。务必慎重,休使落入秦人之手。

使者奉命,遂微服出京,千辛万苦到至慕容泓军营,宣读秘旨:今秦国气数已尽,长安怪异频发,苻坚亦将不能久存。朕乃笼中之人,定无归计,况乃燕室罪人,不值诸弟顾念。弟应努力建成大业,使吴王慕容垂为相,中山王慕容冲为太宰、兼大司马,兄自为大将军、兼司徒,秉承朕意封爵授官。则我死后,兄即帝位可也。

慕容泓拜领诏旨,向慕容冲及诸将宣示已毕。众人共商,决定暂罢东归之议,转向长安进军,欲先救出燕王慕容暐。

于是慕容泓自号为大将军,承制复国,改年号为燕兴,史称西燕。

慕容泓承制自为燕王,却又狂妄自负,不纳忠谏。谋臣高盖、宿勤崇等谓慕容泓德望不如慕容冲,且又执法苛严,于是密议谋反。

这一日,燕王在帐中大摆宴席,款待诸臣,以买人心。

未料行酒未过三巡,高盖失手摔杯于地,裂为八片。宿勤崇见此,立刻暴起,就于席间砍倒慕容泓,复一刀割下头来。

众臣无不大惊,反应不迭。

高盖早就一脚踢开慕容泓尸体,回身扯过慕容冲,按坐在血泊中帅椅之上,向众人高呼道:慕容泓残暴不仁,不堪为我燕人之主。慕容冲仁义谦和,天下皆知,今当奉为皇太弟,秉承帝旨行事。有不从者,便以慕容泓为例!

众臣诸将:愿奉皇太弟为主,万死不辞。

慕容冲见凭空得来燕王之位,不由且惊且喜,于是高坐就任,命高盖为尚书令,总率百官,商议进军长安,去救天子。

便在此时,忽见门将入报:今有后秦国主姚苌遣使而至,并使其子姚嵩到来,说是作为人质,请求与我主和好。

禀报已毕,抬起头来,忽见帅位上换了慕容冲,旧主慕容泓已经身首两分,倒卧在血泊之中,不由大窘,手足无措。

高盖喝道:此是新任皇太弟,你不服么?

门将反应倒也敏捷,应道:小将怎敢!

于是向上拜倒,连连叩头:臣愿奉皇太弟诏令,粉身碎骨,万死不辞。

慕容冲:赐卿平身。速将来使唤入,待我问他。

门将再拜奉令,连滚带爬出帐,将秦使引入帐中。

慕容冲待来使拜罢,问道:贵使来此,有何话说?

姚使回奏:我家主公姚苌自前番被大王杀败,不敢转回长安,遂至西州马牧。因西州豪族尹详率五万部众谋反秦王,闻我主姚公至此,于是公推为西州之主,亦奉号秦王,攻略边北之地。今闻大王欲复燕王旧业,特使小臣前来结盟和好,共抗强秦与东晋两国。恐大王不肯见信,故使少主人为质,以表诚意。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慕容冲与高盖商议,回以厚礼,允准结盟。

太元九年七月,慕容冲大举华阴之兵,兵向长安。

蹄声劲疾,哨马疾报秦王苻坚:陛下!慕容冲引兵前来,离长安只有二百余里。

秦王闻报大惊,急下诏旨:令抚军将军苻方戍守骊山,拜平原公苻晖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中外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司隶校尉、录尚书,配给五万兵力,抵御慕容冲。命河间公苻琳为中军大将军,为苻晖后援。

三公奉旨,分别引兵而出。

慕容冲闻苻晖领兵前来,即命妇人乘牛马以充兵卒,举竿为旗,扬土为尘,督勉军众紧随其后,进攻苻晖军于郑西。

苻晖出兵拒战,慕容冲只令娘子军扬尘击鼓呐喊,苻晖军晕头晕脑,不明所以;军士却只顾上前抢夺妇女,嘻嘻哈哈,军伍大乱。

慕容冲忽引精骑杀入,秦军于是大败,尽弃妇女而逃。

苻晖逃入洛阳,不知失败之因,百思不得其解,只得憋闷不出。

苻坚闻报平原公兵败,又任尚书姜宇为前将军,与苻琳率军三万,到灞上攻击慕容冲。未料又被慕容冲打败,姜宇战死,苻琳身中流箭,奋力奔回长安,仅以身存。

慕容冲于是占据灞上,引诸将及亲军入住阿房城,继而进逼长安,兵临城下。

苻坚闻慕容冲已至京城,率引文武登上城头,见贼势浩大,不由叹息道:此虏贼从何而出,以致如此强盛?

复见慕容冲坐于马上,在阵前耀武扬威,于是手扶垛口,往城下大声斥道:尔等群奴,只好在塞外放牧牛羊,因何前来送死!

慕容冲昂首叫道:奴则奴矣!因久倦为奴,正欲取而代之。

苻坚心中忽然升起满腔柔情,遂令内侍取锦袍一领,遣使出城,送给慕容冲。

使者出城赐袍,并传秦王之语道:卿远来诸事草创,岂不惮劳苦?今赠锦袍一领,以表朕心。朕对卿恩分如何,而一夜之间变故如此!

慕容冲听罢,脸上泛起一丝异样,随即大怒。

苻坚彼时对慕容冲不薄,此时亦不忘旧情,尤念其冷暖。今见鲜卑大军兵临城下,苻坚尚不禁念旧,派人送锦袍于慕容冲以御风寒,此间情意,亦可倾倒众生。

慕容冲强忍羞怒,于马上速写书笺一张,令使者持之进城,回报秦王:孤以天下为任,岂重此一袍小惠!若卿束手来降,我待你亦如你从前待我可也。

苻坚看罢,气得几乎吐血,叫道:孤悔不用王景略及苻融之言,使白虏敢猖狂如此!

说罢昏昏欲倒。左右亲侍见状,急救下城,送回内宫养息。

慕容冲见秦王下城,便亦回军还营。

长安城中由此扰攘传论,便有人将慕容冲兵临城下之事,报于故燕王慕容暐。

慕容暐闻弟慕容冲来攻长安,心知此战无论胜负,自己皆必连累遭殃,决无活路。于是只得铤而走险,秘密招集族人,准备于皇宫至城楼必经之途,埋伏部曲家丁,待秦王来日上城督战时进行袭杀。

不料家丁中自有朝廷所派卧底,连夜将此消息透进内宫,报予秦王。

苻坚既惊且怒,对左右笑骂道:这可真是老虎不发威,人皆以谓是病猫也!

遂下令诛杀慕容暐父子,及其宗族,并城中鲜卑人不论少长男女,全部杀光。

慕容冲在长安城外围困日久,城中乏粮,人民相食。苻坚令遍搜府库,倾其所有设宴款待群臣。诸将大都含肉于口,归家吐脯以饴妻子。

数月之间,烟尘四起,百姓死亡无数。

终至外城被破,慕容冲率众登上长安城头。

苻坚全身甲胄亲自督战,飞矢满身,血流遍体。左右急将秦王救下城去,转回内宫,命医官为其卸下铠甲起箭,乃至带血箭簇盈盆。

苻坚流血过多,渐进昏迷。宫人以蜜水灌之,昏而复醒,哭对张夫人道:朕不听夫人之言,以至于此,实乃天丧我也。卿等休要顾我,可急收拾细软,某使禁军保护,杀出东门,投奔邺城苻丕那里去罢。

张夫人泣道:陛下不知,今邺城亦被慕容垂重重围困,绝粮已久,不得入矣。陛下休出此绝望之言,今借苍天洪福,祖宗保佑,若听贱妾之谏,谅必尚有一线生路!

苻坚问道:此言何谓?

夫人:陛下未闻宫中有谶言乎?道是“帝出五将久长得”。

苻坚:此言何意?

夫人:是言长安右扶风郡有五将山,乃周室龙兴之地,王气所在。莫非是指陛下幸此,当可复兴霸业耶!

秦王听罢,精神为之一振,说道:就依皇后之计。

张夫人于是亲出内宫,传秦王诏旨,令集禁卫甲士五百人,夤夜从北门而出,由长安出奔岐山,只留太子苻宏守城。

次日守城秦军不见秦王上城督战,兼连日不食,渐渐不支。

鲜卑军鼓勇登城,将守军砍倒,打开城门。慕容冲引众一拥而入,纵兵大掠长安。

太子苻宏闻听外城已破,无力保护内城,趁乱率亲军千人弃城南逃。于路不辨东西,因见关中国内遍地皆反,走投无路,只得借道襄阳逃至武昌,转由京口投奔东晋。

谢玄见苻宏千里来降,不敢自专,遣使将其送往建康,奏请皇帝处置。

苻宏见到晋帝,三拜九叩,山呼万岁,口中称臣,并献秦国传国玉玺以降。晋孝武帝司马曜大喜,准受其降,封为辅国将军,使引部众驻于江州。

谢玄遣使送走苻宏,已知秦国大乱,危不可保,于是寄书叔父谢安,请其上疏朝廷,要求趁机北伐,复夺两京,尽驱胡虏。

谢安深然其说,乃具表上朝,奏于晋帝:先帝深虑晋胡势不两立,前因胡贼无隙可乘,故未敢征。岂期苻坚犯境,仗陛下天威洪福所至,将士戮力效命,击破贼兵百万之众,苻氐丧胆于淝水。今鲜卑变乱生于关东,五胡俱各以秦之军,食秦之粟,杀秦之兵民官吏。此乃天厌秦人,故使我晋室复兴也!伏望陛下趁此遣将开拓中原,则北方指日可平,祖宗基业反掌可复。臣谨表以闻,仰于圣听。

孝武帝览表甚喜:卿言正合孤意。太保可自行便宜,调拨诸将,以兵起行伐秦。

谢安谢恩出朝,回府即传将令,遣使送往军营:着令前将军谢玄,即率桓石虔等部下诸将,起大兵二十万,北征秦国,收复河南之地。

谢玄领命,祭旗出征,兵渡淮北。

豫州河南之地诸堡闻之,纷纷皆来归附。谢玄入屯河南,分兵屯守,安抚百姓;复遣晋陵太守滕恬率精兵五千,渡河驻扎黎阳,兵指邺城;又遣猛将刘牢之将兵二万,入据滑台。

分拨已定,谢玄亲屯河南城,调度四方人马,分派使者及探马十数批,去往长安、洛阳及邺城等三辅之地打探消息,静待各自回报,以备进军。

镜头转换,按下江东发兵北伐,再说慕容垂复燕。

燕王慕容垂因怀顾秦王当年知遇之恩,一心只欲收回旧都邺城,不忍歼灭秦军及世子苻丕,故意引兵撤还新城,令其弃城自走。

牵延旬月,因见苻丕仍无弃城而走迹象,不由大怒,遂复使车骑将军慕容德率兵重新包围邺城,只留出西走之路。

苻丕虽势穷粮竭,但仍不舍邺城,只是据险固守。

这一日忽闻哨马来报:晋将谢玄引大军二十万北出河南,将欲渡河北来。

苻丕恐怕两面受敌,不由大惊,急聚文武诸将商议对策。

右将军徐成出班进言:殿下勿忧,此乃破燕军之良机也。某愿逞三寸不烂之舌,前往晋军大营,说服谢玄前来相助,退慕容垂虎狼之兵,保邺城安如磐石之固。

苻丕惊道:将军莫非是饥饿难耐,早晨以酒充食,吃醉了不成?

徐成:自贼军围城,为臣从不饮酒。

苻丕:晋军是我不共戴天仇敌,是来伐我也,焉肯反来助我?前去求谢玄来救,却不正是与虎谋皮!便是那谢玄肯时,亦必是前门拒虎,后门进狼。先生休矣!

徐成:非也。某闻慕容垂祖上世代仕晋,祖父慕容皝更为晋朝侍中。只因其父慕容儁反晋自立,晋人皆不乐其生。今慕容垂复称燕王,亦乃晋之叛臣,可谓世仇。某此去晋营,以利害说之,请谢玄与殿下联合同破燕兵,彼必从之,则邺城之围自解。

苻丕无计可施,终然其说,于是修书一封,使徐成引城中五千精兵,趁夜从西门而出,直奔河南晋军大营而来。

徐成引兵来至河南,远远扎住大营,遣使往晋营中通报。

谢玄见是秦将求见,不知何故,令其至营来见。

徐成只带数名亲随赤手而往,入拜谢玄:秦王与晋室本来无仇,只因慕容垂降秦后从中挑拨,秦王听信谗言,致结淝水之怨,秦王深自追悔,乃至胡乱中原。今长乐公欲报前仇,愿以河南及邺都还晋,情愿西还长安,只求将军联手,共灭慕容垂。另因邺城久困,乞求粮米救济城中军民,则愈发感激不尽,愿永结盟好。

谢玄闻听大喜:既长乐公只以报仇为念,许以共破燕军之后还我邺城及河南之地,我怎不救应其困?今且将米二千斛相赠,以解城中军民之危;将军既带兵而来,可押粮米回去,资给城中军民。我来日即发兵马,亲自引军来救,共破慕容垂兵。

徐成拜谢,便回营派兵前来搬粮,押运而回。

徐成去后,将军桓石虔不解,问于谢玄:此正鹬蚌相争之时,将军何不坐待慕容垂诛杀苻丕,双方两败俱伤之时坐收其利,反助秦军米粮,且许以兵救应,何意也?

谢玄笑道: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慕容垂不减韩信之智,又有吕布之勇,今以兵困邺都经年,非不能下,是待苻丕自走,以报秦王向日厚待之恩。今苻丕困之极矣,若我不以粮米相助,不遣军马攻秦,则苻丕势穷,必然降燕。邺都一旦落入燕军之手,以慕容垂用兵之能,则何年可得!故我以军粮相助,并与秦军联手大破燕军之后,苻丕势弱不敌,必不敢失信于我,定让出邺都,引军西归。我唾手而得邺都,则河南之地便可据而有之,如此中原底定十之八九,以此复我旧地,一统江山,亦非痴人说梦也。

桓石虎及诸将听罢拜服:将军神见,我等不及!

谢玄分说明白,即派刘牢之、滕恬等将,率二万人马救援邺城,二将领命而去。

徐成运粮米回至邺城,恐为燕军所劫,先遣部将进城报于苻丕,约期接应进城。

苻丕因燕军不围西门,故派兵出西门将徐成兵马迎进,盘点军粮,给散各营。

因见粮米足支半年,不由大喜,遂问徐成:虽得粮米可支数月,但未审救兵何日得至,共破燕军之围耶!

徐成答道:谢玄许诺当即发兵来救,我且只管保守城池可也。

苻丕然之,于是调拨兵马,昼夜加紧固守。

时有东胡人王晏以兵占据馆陶,扬言为邺城声援,欲引军来救苻丕。

燕王慕容垂因而大怒,遣太原王慕容楷及陈留王慕容绍前往击之。

二王引兵而去,至于途中,慕容楷对慕容绍说道:今我大业始创,四方人心未安。我宜绥之以德,不可震之以威。

乃出屯辟阳,使慕容绍往馆陶来说王晏:燕王大兵至此,长乐公犹不能守邺,将欲奔走长安,料此馆陶小城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安能守之?将军不如早降,不失封侯之位。

王晏思索半晌,于是举城纳降。王晏既降,周围氐夷降者数十万口。

慕容楷于是留其老弱,收其丁壮者近十万口,引归邺城。

慕容垂大喜道:你兄弟二人才兼文武,智勇兼备,足以承继先王之志,复兴大燕!

于是兵势大盛,邺城愈见孤力难支。

慕容垂复使幼子慕容麟引兵往攻博陵,城中不旬日粮竭矢尽。功曹张猗恐城破难保,遂率众五百逾城而出,来投慕容麟,并求为先锋。

复来城下,自称义军将军,劝守城诸将投降。

郡守博陵王苻兖登上城头,手扶垛口指而骂道:张猗贼奴!你乃秦民,孤乃汝君。你起兵应贼,而自号义军,何名实之相违也!古人求忠臣者,必于孝子之门;今你母妻皆在城中,弃而不顾,我若尽行杀之,又有何惜!燕贼取你一时之功则可,其后宁能忘你今日不忠不孝之罪,重用尔等耶?我不意中州礼义之邦,竟有你这般狗彘之徒!

张猗在城下听了,默然无语。

慕容麟闻言大怒,身先士卒攻拔博陵,执苻兖而斩之。满城军民闻郡守被杀,无不切齿痛恨张猗与慕容麟。

张猗归见其母妻,母关门不纳,誓死不与相见。

太元十年二月,晋将刘牢之引军进至枋头。

苻丕闻知,急令部将杨膺、姜让前往劳军,并催速进。杨、姜因闻长安已失,知道秦国大势已去,于路商议妥当,欲将邺城卖予晋廷。

故至晋营,暗地与刘牢之勾结道:望将军速至,我二人当称臣于晋,必为内应,倒卖邺都,以为进见之功。

刘牢之允诺。二人辞归,报于苻丕,说晋军旬内必至。

不料使团之中却有细作,将二人与刘牢之勾结之事密报苻丕。

苻丕大怒之下,便即不计利害,遂杀杨膺、姜让。刘牢之获悉此事,知道机密已泄,于是引军屯扎河北,徘徊不进。

慕容垂见久攻邺城不下,亦知城中近得二千斛军粮,一时不易攻取,于是重新派将:命抚军大将军慕容麟屯驻信都,乐浪王慕容温屯中山,召骠骑大将军慕容农与慕容德驻守邺都外城,若晋军来时,需如此如此。

众将听命,依计而行。慕容垂安排众将已毕,自引军北去经略冀州。

慕容温闻燕王北来,即遣万余士兵为慕容垂军运送军粮,并在中山营造宫室。

苻丕闻慕容垂引军北去,不由大喜,以为天赐良机,虽知刘牢之不怀好意,但为退燕军,亦将此消息遣人呈报晋营。刘牢之闻知,即提大军,往奔邺城,先欲攻拔黎阳。

燕黎阳太守刘抚据城以守,因城中兵少,急遣使至冀州向燕王告急。慕容垂闻知大惊,遂罢经略冀州之兵,亲自率军南下救援。

苻丕闻慕容垂南下,恐刘牢之引兵南还,遂遣将派兵出城,欲从后偷袭。

秦军出城之时,已被外城守将慕容农探知,遂请叔父慕容德守城,自引军抄小道出于秦军之前截杀,将其击败。

秦军乃不得出,只得退回邺城,来向苻丕请罪,苻丕无可奈何。

刘牢之不防慕容垂来得恁快,一时大意,被刘抚及慕容垂内外夹击,败了一阵,退后三十余里,复驻屯黎阳之南。

慕容垂认为晋军既败,不敢复来,遂回兵冀州。

不料刘牢之早派出细作,侦知燕军移军向北,便急引军追袭,马不停蹄,势如狂风。

慕容垂初败新城,立脚不住,继而再从新城北退,围攻邺城诸将随之同归。

苻丕在城中得知慕容垂败退,又见外城之围已解,遂尽发城中之兵跟进追击,紧蹑晋军之后。燕军连战不胜,士气低落。

慕容垂却谓众将道:今秦、晋瓦合,相待为强。一胜则俱豪,一失则俱溃,非同心故也。今两军相继,势既未合,宜急击之。

于是令将辎重尽弃于追兵来路,复传令诸将各依计而行,自率伏兵以待。

刘牢之急追而来,兼程行军二百余里,至冀州广宗五桥泽。

正追之间,军士来报:前面燕军拦住去路。

刘牢之自纵马出于阵前,见燕将慕容德手提钢刀,杀过阵来。刘牢之奋勇上前,战有十个回合,慕容德回马便走。

刘牢之催军追赶,拐过一个山环,见慕容德弃马上山,与众军攀山逃走。刘牢之见山势险恶,正在犹豫,忽听三声号炮,大林山上四五处火起,林后鼓噪喧天。

燕将丁零杀出,与刘牢之缠斗十余回合,复回马败走。

牢之气闷,正欲寻路追时,忽听后军喊起:小林山后又有燕军伏兵杀出。

刘牢之说道:此皆燕军疑兵之计也。尽派小队人马骚扰,则大军必在前方不远。众军齐发,尽管并力追杀,大功可成!

于是不理会林火伏兵,尽驱大军杀出山林,直奔大道而来。

晋军在山林中转了一夜,大半被山火烧得焦头烂额,又饿又累又渴,只盼觅食传餐,各无心继续争战。直待走出山林,前行五里,忽发现燕军沿路所弃辎重,饮食吃喝不缺。

晋军大哗,无不下马争夺,乱作一团,不复成军。

刘牢之知是中计,约束众军,止喝不住。

慕容垂在山坡上见晋军不成队伍,皆弃兵争食,于是命令擂鼓吹号,尽率伏军而出,直杀入晋军阵中。燕军诸将一路上连败,皆憋了一肚子闷气,此时尽行撒放出来,抢入晋军队伍之中,枪挑刀斫,远则箭射,个个勇猛如虎。

不一时晋军大败,损折数千人,死尸填塞山谷。刘牢之见不是头路,只得单骑逃走。适逢苻丕率秦军来救,方得败入邺城,一面收拾残军。

刘牢之在邺城收集散兵,复得二千余人,军势稍振,再欲寻燕军决战。却被主将谢玄听闻败讯,遣使前来,传檄召回。

刘牢之无奈,长叹数声,只得班师南下。

燕军虽去,邺城粮尽,无力坚持,苻丕也只得率众西出,去豫州寻粮。

燕、秦两军相持经年,幽、冀两州饥荒,燕军亦多有饿死者。慕容垂乃命以桑椹充当军粮,下令禁止农民养蚕。

五月北至常山,将秦将丁零、翟成围于行唐,并命带方王慕容佐镇守龙城。

六月,高句丽进攻辽东,慕容佐派司马郝景率兵救援,被高句丽打败。高句丽乘胜追击,连克辽东、玄菟两郡。

七月,苻丕率众返回邺城,再次婴城固守。

建节将军余岩叛燕,自武邑引兵北攻幽州蓟城。慕容垂闻知,派人至幽州告诉守将平规:卿但固守勿战,待孤击破丁零,自往讨之。

平规不听,恃勇出战,结果为余岩所败,弃城而走。

余岩兵入蓟城,劫掠千余户而去,占据令支。

慕容垂闻蓟城被掠,不由大怒,急率军加紧攻打行唐。丁零引兵出城拒敌,慕容垂使诸将以车轮战法困之,丁零力战不屈而死。

城内军民由此大惧,长史鲜于得袭斩翟成,送其首级出城投降。

慕容垂一反仁慈常态,下令屠戮行唐城,并尽坑翟成部众。复又带兵重占蓟城,分兵驻守,自率大军来攻邺都。

此番燕王挟恨而来,下令拼力攻打,并扬言破城后鸡犬不留。

苻丕闻燕军复来,乃与徐成商议:今河北饥荒,遍地饿殍,空守此城无益。又闻父王被羌贼姚苌所害,不知是否确实。长安无主,我欲放弃邺城,率众西归,公谓何如?

徐成答道:殿下之言是也。既要西还,需趁燕军未至,收拾军马起行。

苻丕然之,遂使徐成为先锋,自为合后,率城中男女共六万余人撤出,西赴潞川。于途中获知苻坚死信,遂即皇帝之位,改元太安,设置百官,史谓秦哀平帝。

慕容垂率燕军而至,闻苻丕弃城而走,于是乘机进入邺城,至此终复故都。

遂以鲁王慕容和为南中郎将,分兵镇守,至此邺城之战结束。

慕容垂在邺城歇马旬日,想起蓟城之失,即命慕容农去讨伐余岩。慕容农奉令,率众穿过蠮螉要塞北上,经凡城直捣龙城。

十一月,慕容农至龙城,就地休整旬日,复率步骑三万至令支。

余岩部众震骇,大半相继逾城投降燕军,城内大乱。余岩计穷,只得自缚出城投降,便为慕容农所杀。慕容农随即率众反击高句丽,大败之,收复辽东、玄菟二郡。捷报传至邺城,慕容垂大悦,遂以慕容农为使持节、都督幽、平二州,北狄诸军事,幽州牧,镇守龙城。

十二月,慕容垂至中山,见此地物阜民丰,不由大喜,对诸将曰:乐浪王慕容温治理中山经年,在此招集流散,充实仓廪,外给军粮,内营宫室,虽萧何何以加之!

于是便即皇帝大位,国号燕,改元建兴,定都中山。

镜头闪回,补叙秦王之事。

苻坚使太子苻宏把守长安内城,自与中山公苻诜将二千禁军偷出长安,杀出重围。直奔逃到五将山而止,命在山中扎住营盘,以待天灭西燕慕容冲之兵。

此时姚苌被西州豪族推为盟主,聚众十余万人,军威大振。

这日探事人来报:今有西燕王慕容冲攻陷长安,秦王苻坚逃在五将山避难,太子苻宏与先锋大将韩晃,往投东晋去了。

姚苌听闻秦王得此下场,不由默然不语。

长史伊详进言:此乃天灭秦国,明公不可错过良机。苻坚既坐困五将山,此处又无城郭可守,极易攻取。明公宜火速遣将至彼,将秦王擒来,则天下大事定矣!

姚苌:卿言虽是,奈秦王乃我故主,恐杀之不义,为天下耻笑。

伊详:当今四海鼎沸,公若执拗仁义,则大事去矣。苻坚若肯纳王景略之言,必诛慕容垂,岂有今日之祸?此乃天意,明公何不察之?

姚苌于是意决,即令骁骑将军吴忠:命你率五万人马前往五将山,将秦王擒来。

吴忠领命,即率五万精骑前至岐山,将五将山团团围住,命四面搜索攻进。秦军大乱,尽皆散走,秦王身边只剩十余个侍卫。

苻坚此时帝王风度不改,坐而待之,并当羌军之面,诏命厨师进食。

进食已毕,秦王眼见羌兵蠢蠢欲动,自己被擒难免,乃唤过苻宝、苻锦二女,叹道:我儿,为免遭姚苌凌辱,为父今日当先杀你等,休得埋怨。今后休再托生帝王之家!

于是立起身来,拔出肋下佩刀,狠心将亲生二女杀死,血流满地。

张夫人抚尸痛哭,与中山公苻诜随之自杀。

吴忠驰马赶到,亲上前绑缚苻坚,传令鸣金收兵,将秦王捆送新平,解见姚苌。

苻坚见到姚苌,神色自若,脸现卑睨,立而不跪。

姚苌遂问苻坚:陛下英雄盖世,今何为人所执!可将传国玉玺交出,不失封侯之位。

苻坚嗔目斥道:羌胡竟敢逼迫天子!五胡历数,并无你羌人。玉玺已被送至东晋,卿不可得也。你若要弑君,愿求快刀!

姚苌怅然若失道:陛下何不效尧舜,将帝位禅让于我?

苻坚:我无仁让之资,公少代禅之德。今惟求先死,绝不臣服于卿!

姚苌见此,遂令人将秦王牵至新平佛寺,以丝縜缢杀。可叹苻坚一代枭雄,至此了结,终年四十八岁,在位二十七年。(本集完)

最新小说: 开局背抡语,怎么夫子破防了? 三国开局屠龙三兴大汉 大秦帝婿:我穿越成了墨家巨子 断绝关系后,偏心王府悔不当初 手机连大明,开局吓懵朱元璋 水浒:魂穿镇关西 庶子无为(科举) 赤潮覆清 朕的身边全是逆贼 生而大明第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