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当了,hn公司不要脸,不断的在其电视网络上打广告,还以为是一款好游戏,谁想到,这个游戏能够烂的如此难以想象!”
“不是?”
“不信的话,我的游戏卡带就送给你了,不怕恶心的话,你自己慢慢玩。”
“《et外星人》烂的难以想象!”
“y达利公司本来就是垃圾场,几万种垃圾游戏,谁玩谁知道。”
受骗玩家之间的口碑,迅速的通过口口相传,以及一些游戏媒体的报道在不断扩散传播。
由于游戏本来就是话题性很高的娱乐方式,很多玩家在购买新游戏时,也会参照其他的人口碑评价,以及专业的游戏评论。游戏卡带本领售价也不便宜,谁都不会轻易买大家都说烂的游戏。
所以《et外星人》遭遇了见光死的结局,上市之前,很多人都非常期待。上市之后,口碑迅速恶化,销量也迅速的冰冻!
当经销商感觉到不对劲之后,就采取了降价促销,希望能尽快把自己的游戏卡带库存给消化掉。
原本定价50米元的游戏卡带,降价到40米元,玩家却无动于衷。继续降到30米元,玩家依然没有丝毫购买欲望。
经销商甚至发现,y达利2600主机似乎也连续多日没有新增的订单了。大事不妙了。
于是,原本售价199米元,圣诞打折到了149米元依然卖不动的游戏主机,依然难以出现销量增长趋势。
y达利2600再也不是圣诞最受欢迎的节日礼物,相反,是一款卖不动的过时产品了。
这时候,经销商已经陷入了恐慌,因为,价格即使降低到这种程度,也卖不动,说明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卖不动根本不是价格的问题,而是这个产品,本事就已经彻底失去了市场!
一些大型经销商开始打电话跟y达利公司商量对策,y达利公司遇到这种情况,当然要安抚经销商,信心十足的表示:
“安心,这是暂时现象。《et外星人》口碑确实很烂。我们可以回收滞销的游戏卡带,绝对不会让经销商吃亏的。等到今后,有更好的游戏上市,销售肯定会有好转的。”
y达利公司低估了这次烂游戏带来的影响。实际上,并不是玩家对《et外星人》一款游戏的抗议,而是y达利平台的玩家不满情绪的总爆发。
y达利2600平台从一开始就是以游戏数量压倒质量来赢得市场的。
假设,三百万米元的成本可以开发一款精品游戏,这款游戏的销售量是20万份,与此同时,30万元开发一款粗制滥造的游戏,却可以卖3万份。
那么投资者自然是用三百万米元的资金投资10个粗制滥造的游戏,因为,这样一来销量就会达到30万份,而且,风险肯定比投资一款游戏更低。
尤其是在79年开始,因为,一些老游戏开发人员发现,他们所开发的游戏,轻易就可以创造百万米元以上的利润,但是,这些利润都落入了y达利公司的腰包,而跟他们这些技术人员无关。
与其这样,还不如自己出去单干,自己研制游戏,自己贩卖,这样利润全部都归自己所有了。
所以,从79年开始,y达利的程序员就开始大量离职,成立第三方游戏公司,大量的第三方游戏开发公司,绕开了y达利公司的限制,他们自己开发能够在y达利2600平台上运行的游戏,与此同时,又不用通过y达利公司渠道进行销售。
而y达利公司对此毫无办法,毕竟,y达利公司虽然打官司起诉最大的第三方公司米国动视,最后却是以y达利平台输掉官司告终。
这样一来,就刺激了更多第三方游戏公司的成立,很多跟游戏毫无关系的公司,比如食品公司、运输公司、百货公司也纷纷加入了这场y达利2600平台第三方游戏淘金盛宴。
每年有数万款的垃圾游戏层出不穷的上市,包括y达利公司自己,也是在大量制造垃圾游戏,丝毫不理会玩家的口碑已经逐渐从好评转为恶评。
当然了,y达利公司相对于那些第三方游戏开发商,更加财大气粗。所以,可以购买更多大ip进行改编。但是即使是这些价值不菲的ip,改编出来的游戏依然是以烂作居多。
其中《吃豆人》原本是一款很好的街机游戏,但移植到y达利平台上,却烂的令人发指(后来,其他的游戏平台上的《吃豆人》却是比较经典),尽管它的销量近千万,成为y达利公司有史以来最卖座的游戏之一也改变不了烂的本质。
烂到极致还是游戏史上一直没被超越的《et外星人》,这部同名电影带来大量的人气,使得游戏刚刚发售就吸引了百万玩家购买。但是随后这些吃亏上当的玩家就感觉到自己上当了,引起了愤怒。
在圣诞之后,一些玩家甚至开始串联,集体开车抵达y达利公司的总部,数以千计的玩家举着各种抗议的牌子,对y达利公司进行声势浩大的抗议。
“抵制垃圾游戏的y达利公司!”
“y达利公司的混账,你们知道《et外星人》游戏改编有多烂吗?”
“该死的y达利!”
“退钱,把主机和那些垃圾游戏的钱还给我!”
这场抗议过程中,虽然有警察维持秩序所以没有产生乱子,但是要知道,y达利总部周围可是遍布全美很多大型媒体公司,其中有不少的媒体更是hn的竞争对手。
所以,除了hn公司旗下的媒体之外,其他的米国主流的媒体,不约而同的开始直播报道玩家抗议y达利的行为。
“因为推出了《et外星人》这款空前的烂游戏,导致数千愤怒的玩家包围了y达利公司的总部进行抗议,这已经不是y达利公司第一次推出烂游戏,事实上,从几年前开始,y达利公司就采取了以数量取胜的战略,一味的追求游戏的产量而对游戏的质量不管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