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困扰赵匡胤的藩镇割据的问题不说能够完全解决,至少也能解决一大半。 既然有了修士,那对那些士兵就不必如此防范了,反正他们也掀不起来太大的风浪不是? “可是……为何要这么做呢?” 赵匡胤有些不解。 秦天闻言顿时有些语塞。 因为在赵匡胤的眼中,外敌,尤其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其实是翻不起来太大的风浪的。 因为这完全是有历史可以遵循的。 往前数一千多年来,从未有一个王朝是灭亡在游牧民族手中的。 或许北方的游牧民族有过强大的时刻,但归根结柢,他们始终都被不会是中原王朝的对手。 只要实现全国统一,那么游牧民族就算强大,也只是一时半刻的强大,根本不会对政权造成根本性质上的威胁。 相反,从古至今,这么多大一统的王朝,几乎全都是从内部开始崩溃的。 如果不是农民起义,不是藩镇割据,游牧民族的骚扰也只不过是一时的阵痛罢了。 所以在赵匡胤的观念之中,既然能够一劳永逸的解决国内的问题,那为什么不干脆直接解决。 反而是要放开口子,转而把精力放到对付外敌身上去? 秦天罕见的沉默无语了。 不能说赵匡胤的认知不正确。 因为历史确实正是如同赵匡胤所说那般,从古至今,从未有一个王朝是灭亡在游牧民族手中的。 那些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还是国家内乱,至于外敌入侵,也只不过是在这把火上添了一把柴而已。 他们从始至终都不是根本原因。 也正是因为这种想法,才导致了后来的宋朝最终亡于蒙古人之手。 当然,这也和北方出现了无数雄才大略的伟人有一定的关系,比如说成吉思汗。 “如果他们只是芥藓之疾,那为何历朝历代,无数王朝下来,千百年来,从未有人真正解决过这个问题呢?” 秦天没有回答,反而是抛出了另外一个问题。 “你要的是什么?如果只是一时的和平,那这个话题就可以中止了,按照你的想法执行下去,不会有任何的问题。” “可你若是想要长治久安,这个问题就不得不面对。” 秦天缓缓的说道。 “李世民曾与我坐而论道,今日,便让你一观当年我们二人的谈话。” 秦天所说的自然是那日和李世民讨论如何处理突厥人等少数民族的话题。 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自古以来都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受限于气候环境等因素,中原王朝衰弱的时候,就是游牧民族强大的时候,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一个办法。 只有真正的对他们实行有效的统治,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就如同南方蛮夷之地的改土归流一般。 自从后汉开始,王朝就对南方的蛮荒之地实行改土归流。 这个政策的出现也有秦天的影子在内。 经过几百年的改变,南方已经彻底成为了中原王朝的一部分。 而对于北方的草原来说,想要解决游牧民族的入侵的问题,也只有实行彻底有效的统治这一个办法。 可现在的宋朝完全做不到这一点。 前汉没有做到,后汉也没有做到,大唐也做不到,宋朝现在自然也做不到。 因为这是一个需要维持几十年甚至是几百年的工程,完全不是一代人或者几代人就能解决的问题。 而现在的宋朝连保全自我尚且困难,更不要说去彻底解决游牧民族的问题了。 别的不说,光说那燕云十六州,以宋朝目前的情况,需要多少年才能完全收复? 赵匡胤的确是雄才大略,但万一他解决不了,难道他的孩子,他的孩子的孩子也能继承他的雄才大略吗? 以前的王朝没有亡于外敌,并不代表宋朝也不会。 因为此前的王朝开局也从未如同现在的宋朝这样困难过。 即便是蜀汉,也有诸葛亮这般雄才大略的政治人才,有刘备这样完全信任手下的君主,加上当时突然出现的高产农作物才勉强做到了统一天下。 而现在的宋朝有什么?能否统一天下还两说呢! …… 良久,赵匡胤缓缓睁开眼睛。 看了当日秦天和李世民的谈话,赵匡胤感慨良多。 他这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都小瞧了北方人。 在他的认知当中,北方不过是一群蛮子,根本不必放在心上。 但在看过秦天给他展示的画面,看过秦天当日和李世民的聊天之后,赵匡胤基本上已经彻底扭转了自己这样的想法。 “如此看来……莫非我这宋朝,也会如同此前一般,是一个短命鬼了?” 赵匡胤的信心几乎完全丧失掉了。 外敌的问题如此严重,就连李世民那种人尚且没有办法完全解决,那现在的宋朝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就算是平定了国内的叛乱又如何? 最终还是会在强敌环伺的情况,耗尽最后一丝力气,然后成为他人的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