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兰歌淡笑说,“听说何尚书儿子挺多的,你可以挑一个让他去。”
“让何尚书的儿子去?”卓一澜思索着。
楚兰歌道:“何尚书的儿子去,上层阻力就相当于没了。再说了何尚书也想自己的儿子做出成绩,不去丢他的脸,说是儿子去干,他肯定还会盯着。那个老油条来着,他不会错过让自己儿子在你面前露脸的机会。”
卓一澜觉得很有道理,“他三个儿子,你觉得那个去比较好……”
“这个看你,想培养那一个?”
“何永安,如何?”卓一澜故意说道。
楚兰歌很惊讶,何尚书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是有名的才子,二儿子也是个沉稳出色的,唯独小儿子是个大纨绔,“你怎么会选他?”
“因为他够不要脸,去跟百姓打交道的,要那些清高的干嘛?”
“……”说得好有道理。
楚兰歌没有反驳,“你不怕他胡闹?”
“不怕,不是有他老子盯着吗?”卓一澜狡黠如狐地笑着,“我还真不怕何永安闹出什么幺蛾子,即使闹出来了,也是拖他老子的后腿又不是我的。”
楚兰歌:“……”
还真是高明!
上位者很多事不必亲力亲为,只要懂得知人善任即可。
其实说穿了,也是卓一澜对民生此事不急。
因为来钱慢,所以,他重要盯着扫贪一事。
接下来的日子,卓一澜和楚兰歌又开始忙碌。事关扫贪的问题,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商议。等将事情都安排妥当了,就只等元帝查证的消息了。
闲逸下来,楚兰歌竟然开始研究南部的官员和税收。
正如元帝所说的,南方五年风调雨顺,税收理就是一年比一年好,而不是年年都是如此。这其中肯定有猫腻,可是朝中并没有掌握到证据。而有胆子贪墨税收的官员,肯定不会只是一位。这一次楚兰歌划出的南方贪官,即是卓一澜已经掌握了证据的,只有三名。
这三个人中,有一名通判,掌管粮运、家田、水利等事项。
若是这名通判能活着带回京城,说不定能挖出不少东西。
楚兰歌的目光又落在南方郡守施泰华的名字上,瞳孔微微一缩。此人和齐海差不多,在明面上跟端王不认识,还有些不对付的样子,其实,在她死之前三个月,在端王府上见到过这人,还是大晚上。
那日,她似乎问过端王。
端王是怎么回答的?
她忘记了……反正就是随口找个由头搪塞过去了。
当时她并没有多问,也没有放在心上。
“阿楚,在想什么?”卓一澜踏入东宫书房,恰好看到她在发呆。
楚兰歌道:“我是忽然想起了一件事。”
“什么事?”卓一澜走过去,凑到她身边。
楚兰歌说,“见过施泰华夜会端王。是我死前——”
没说下去,是嘴巴让一只大手捂住。
卓一澜不想听到她说什么死不死的,“以后不要说死什么的,我不喜欢听。”
楚兰歌见他郑重其事地说着,心里有一丝感动,遂眉眼弯弯地说道:“行,我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