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山中研习兵书的时候,曾经对关于韩信的记载,花费了大量时间研究,以求找到他百战百胜的原因。
古往今来,有志于匡扶天下,以谋臣为目标的人,韩信是绝对避不开的目标,尤其是诸葛亮这种以管仲乐毅自比的人。
但笼罩在韩信身上的谜团却是不少,史记汉书虽然都有记载,但作为史官,也只能记录下韩信的言行,但这些只能告诉后来人韩信想做什么,却无法解释他为什么能这么做,以及为什么能做成。
诸葛亮看了无数遍史料后,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韩信的成功,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在于其领军能力,二是在于其预测战场态势的能力。
前者就不用说了,无论什么命令决策,最理想的情况,便是需要命令能完整传达到底层兵士,并让其完全按照命令执行。
这对于上百人甚至上千人的队伍,似乎并不是特别困难,主将战场上一喊,几百人便都听清了,跟着主将冲锋便是。
但一旦变成数千上万人,甚至超过十万人的大战,这些人分布在至少有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区域内,命令的传达有延迟,如何将其捏合成一个整体,难度便会指数上升。
诸葛亮发现,韩信便是其中翘楚,其能够率领十万以上大军,且能够行动统一,光这点本事,便将其他人拉开了一大截。
但诸葛亮也发现,虽然同时期的将领比不上韩信,但能够带领数万人打胜仗的人并不少,这种情况在那个时期并不特殊,相比现在的汉末乱世,将领带兵的能力普遍要高上一层。
诸葛亮觉得后人未必比不上前人,毕竟后人有前人的经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秦末的将领,有一套大规模军团的作战经验和手段,但在两汉的历史中,这套方法渐渐失传了。
而诸葛亮的愿望,便是尽量复现出这套方法,所以他这些年除了内政之外,一直花了不少精力钻研兵法,并把心得写入了自己的兵书二十四策之中。
诸葛亮在遇到袁熙之前,一直是用汉朝的信息传递方法,来复现自己的猜测的,其中关节,他也想明白了一些,但遇到袁熙之后,他的这项工作,却在方向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其中原因很简单,袁熙提供的信息传递方式,早已经超出了这个时代,诸葛亮可以肯定,韩信那时候,是绝对不会有火箭气球这种情报传递方式的。
这也让诸葛亮的理论体系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转向,诸葛亮虽然有些遗憾,但更多的是欣然接受,毕竟后人的手段比前人先进,那就断没有往回走的道理。
在先进的消息传递方式的辅助下,诸葛亮的领军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不然出山不久的他,战阵经验尚且稚嫩,同等条件下是很难击败曹操的。
但如今有了这些手段的辅助,诸葛亮成长速度进一步加快的同时,能够和曹操打的有来有回,甚至也倒逼了作为魏军军师的司马懿的加速成长。
如今晋魏相争,两方的英才都在变强,但还没有出现压倒性的优势,所以冀州之战才打成了一场旷日之久的消耗战。
诸葛亮想要解开这困局,在领兵水平短时间内无法突破的情况下,他便将目光转向了第二个决定性的因素。
韩信对于战场态势的预知能力。
诸葛亮发现,韩信有一个和其他主帅不一样的地方,便是其异常了解敌人。
韩信战前曾经和别人讨论过战场之策,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知道对面主帅是谁,还知道对面水平的高低,更能预测出对面会采取何种决策。
其有一次得知对面换帅后,便马上说自己这边赢了,因为敌军主帅的水平不如被换掉的那个。
这种战前预测的能力,其实已经是做到了兵书所谓知己知彼的最高境界,若是能够了解主帅到这种程度,自然也能够预测其现场上的决策,从而制定出应对策略。
但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主帅都是在不断交战之中慢慢了解对方的,比如曹操和刘备打了那么多年,刘备才最后在汉中之战中预测到曹军动向,扳回一城,但这里面付出的学费代价,便是刘备十几年间一直被曹操压着打。
然而韩信情况还是不同,其对手很多,最终都倒在了韩信面前,能如此了解这么多对手,显然单靠对阵经验是很难做到的。
诸葛亮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也是最有可能的一个,便是韩信应该组建了属于自己的情报网络,专门用来搜集敌军动向。
诸葛亮的这些想法,在其遇到袁熙前就有了,而当他投入袁熙麾下后,却是惊讶的发现,袁熙的在情报上的很多做法,都和诸葛亮不谋而合!
比如袁熙投入巨量人力财力打造的检事府,其主业就是搜集各类情报,这和诸葛亮的想法极为契合,甚至可以说提前替诸葛亮铺好了路。
而检事府的另外一个职责,就是和曹操的校事府对抗,在情报战上压制对方,诸葛亮后来了解曹操的目的和袁熙也是极为相似后,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
但完成诸葛亮构想的最后一块拼图,则是袁熙所谓的观星之术。
诸葛亮在翻看检事府情报时,发现关于魏国吴国营其他势力的官员将领中,都有着大量的对其本人综合能力的评测,从武力到统帅,从智力到擅长领域,竟然还被打了分数,这种方式诸葛亮从未听闻,询问之下才得知是袁熙的主意。
对于每个人的能力评价,为什么能用八十分九十分这种数字来描述,依据何在,诸葛亮到现在也没有弄明白,他询问袁熙时,对方也只是略显尴尬的说是观星观的。
对此诸葛亮是不信的,观星还能看出数字来?
但不可否认的是,诸葛亮通过这套档案,大致了解了这个时代几乎所有谋士武将的能力水平,然后在对战之时,他通过探子得知对面领兵之人后,便能够做出针对性的应对。
比如这次攻打邺城,诸葛亮只从攻城器械对城头守军造成的伤亡和对面的反击方式来看,就能判断出领军的很有可能是这半年来自己的老对手司马懿,一个成长速度让诸葛亮也感到惊讶的魏国年轻军师。
针对这个判断,诸葛亮便可以进行下一步行动,包括之前的突袭破开包围圈,也是他得知曹军将领是求稳的于禁后,用了两路佯攻,牵扯出了十几里的防线空挡,从而一举突入进来的。
诸葛亮知道时间宝贵,他必须要充分夺秒,在于禁曹洪等人摆脱晋军纠缠,合围自己之前,尽可能将邺城逼入绝境,而挡在诸葛亮面前的,不仅有司马懿,还有可能督战的曹操。
诸葛亮略一思忖过后,对赵云道:“虽然隐藏将军,等关键时刻给对面来一击可能效果更好,但目前这个形势,我们未必能够等到那个时机。”
“所以当前只能请将军出马了。”
“还请将军绕过北门,攻打西门,佯装截断曹军退往关中的路线,让城内尽可能生乱。”
“如果可能的话,先办法接应城内纵火破门的内应,若能打破一门最好,虽然冲入城很难,但若能将内应接出来,也算完成目的了。”
赵云听了,当即领命,带着骑兵往西门方向而去。
诸葛亮一边继续指挥攻城器械压制城头,一边却是看向南面,心道主公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攻城,出其不意的效果是达到了,但曹军若反过来合围怎么办?
虽然说这次袁熙的命令,是冀州的所有晋军依次突入,尽可能靠近邺城,然后围点打援,将外围的曹军彻底消灭,但在晋军兵力不占优的情况下,真的能做到吗?
邺城之内,各处火头熊熊燃烧,曹植匆匆来找曹晴,见面就急道:“阿姐,你听说了城外的事情了吗?”
“咱们只是想要帮杨修他们逃出去,可不是让邺城陷落,让曹氏覆灭啊?”
曹晴悠然靠着窗棂,看着被遮天蔽日的黑烟染成墨色的天空,轻声道:“有何不可?”
“啊?”曹植愣住,结结巴巴道:“阿,阿姐,当初你可不是这么说的啊?”
曹晴冷笑:“四弟,你想的也太好了,你想找二弟报仇,怎么可能在不伤到其他人的情况下,只对付二弟一人?”
曹植冷汗流了下来,“阿姐骗了我?”
“你为了向二哥报仇,要牵连曹氏其他人吗?”
曹晴淡淡道:“不,其实现在城外大军压境,我是不知道的,一切都是巧合罢了。”
“但这样也好,你真以为在阿父的掌控下,杨修他们能逃出去?”
“现在反而是最好的时机,而且要是晋军入城,十有八九最惨的便是二弟,四弟怎么慌了?”
曹植急道:“但阿父阿母,也有危险啊?”
“若晋军像阿父当初对待袁氏时,用同样的手段,我们曹氏只怕要死一大半!”
曹晴摇头,“凶虎不是那样的人。”
“阿父身体已经不行了,若是战败,说不定反而能多活几年。”
“更何况阿父选择了二弟,三弟你应该高兴才对。”
曹植身体哆嗦起来,“我只是想为崔氏报仇,并没有想把曹氏都拖下水啊!”
“阿姐,我.”
曹晴站起身,“四弟,你想要报仇,却没有报仇的觉悟,在这点上,不如二弟啊。”
“晚了。”
“好好看戏,接受现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