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书网 > 历史军事 > 逍遥小地主 > 第170章 撑不下去了

第170章 撑不下去了(1 / 1)

连日干旱,到处都在抗旱。

日头高照,虽然太阳还不如六七月时的火辣,但在日头底下挑着一担水一遍遍的往返于田间和溪边,一样是枯燥乏味并辛苦万分的事情。

虽说关中百姓勤劳,但连日的抗旱也一样把大家累的够呛。

蓝溪书院的山长杨老夫子一根扁担挑着两大桶水走在最前面,书院的十名先生也一人一担水跟在后面,一二年级的学生们则两人抬一桶水走在后面。

先生们虽是文人,可在这个时候也没有人偷懒。

学校每旬一天劳动日已经不能满足抗旱需求,现在书院开始每天早晚都要来挑一个时辰的水,以保证书院开荒的这片农田和菜地。

虽然李逍说过几次,今年天太旱,书院开的荒地又离溪边很远,就荒掉算了,待夏天时看看能不能再种一季算了。

但杨大眼他们虽是读书人,可也很朴实。李逍把一块李家的荒地划给书院,做为书院田,他们也早说过要自给自足,那么眼下就不能抛下。

毕竟整个蓝溪都大旱,无数百姓都在抗旱,每天都在挑水,一样的辛苦。

这或许就是这个时代人的朴素观念,读书人并不就是手无缚鸡之力,读书人也并不只吃饭不干活。

每天早晚挑水,还要保证课业不耽误,起早贪黑十分辛苦。杨老夫子和老师们的肩膀上早已经被肩膀磨破了皮,可他们晚上撕掉破皮,早上肩膀上垫块布又继续了。

学生们力气小,就两人抬一桶,一个个小小年纪的学生,虽然辛苦累,却没有人吭一声,更不会有人扔下桶。

或许是学生们本来就以农家子弟多,本也不骄惯,再加上进入书院后每天的晨间锻炼以及课间操,让这些孩子也结实了许多,加上饭菜营养保证,让他们的身体都还不错。

一桶水抬到地头,拿起葫芦瓢一瓢瓢的浇下去,早就已经晒成白地的土地能发出哧溜的声音,水也是直接就被吸收干了。

早晚各浇一遍水,可土地依然没有半点的湿润。

种在地里的谷子,也不见什么动静。

也还多亏了有李逍组织的乡约堂,起码蓝溪各段上虽然都筑起了坝堰,但没有再像往年那般彻底的拦死。

蓝溪还在流,没有断流,哪怕水很小很小,可这是生命之水。流动的细流,保证了下游一个个村庄,一片片田地的微小希望。

肩挑的,背扛的,手提的,不论老人还是孩子,男人还是妇女,全民都加入了这场抗旱的大军中来。

旱情还在继续,乡约堂已经又一次召开了理事会,会上,李逍提出旱情越发严重,蓝溪水越来越少,提议再次主动减产两成,以保证最后还能有所收获。

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也是一个痛苦的决定。

大家辛苦了那么久,天天挑水浇灌,可现在却又要放弃两成的地,那些地这些天就白浇了,种下去的种子也就白种了。

但不放弃,也顾不过来。

拖下去,不但那两成肯定保不住,甚至会连累到剩下的三成也可能会耽误。

或许是李逍的威望高,又或许是大家已经经历过一次痛苦的减产决定,虽然这个决定依然痛苦,可当理事、议员们把这提议传达回各村之后,反馈回的消息还是让人欣慰的。

大家基本上都同意再减产。

蓝溪乡很平静,这里的旱情依然严峻,但大家已经接受了,这种接受不是听天由命,而是在坚强的挺着。

挺着挺着,当你无能为力的时候,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挺住,也许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但你可以坚持到最后一刻,也许你最终能挺到柳暗花明之时。

关中人是充满韧性的,他们如干旱的野地里的那些杂草一样,没有水,也一样能坚持许久许久。

但同是蓝田县的百姓,其它各乡的情况比起蓝溪来却并没有这么和谐。

县令柳倓最近到处跑,大力宣传推广乡约堂,推广乡民公约,推广齐心协力共同抗旱救灾。

成效是有的,但是并不大。

各地都按蓝溪的样子,由县衙监督下在乡内河溪处修坝堆堰,也都只截流部份水。但开始几天还好,可当旱情继续严重时,慢慢的,各处的坝堰就在偷偷的截流。

有的村子白天的时候只截了小部分,但到了晚上却在偷偷的加高大坝,甚至直接把水都给截了。

下游的村民们不肯了,开始来争,来吵,甚至发展到强行毁坝。

争水斗殴又开始了,虽然有县衙负责的乡约团及时的插手干涉,事情没闹大也没死人,但性质很坏影响恶劣。

乡约堂好不容易建起的那点乡民信任,正在流失。

当县里要求各乡再次主动减产的时候,推行的并不顺利。本就减了一半,现在又要减,不少人不同意,再减,那就没有几亩地了。尤其是好多地,那都是已经辛苦浇了许久的。

不少人想着,再撑撑,也许能撑到下午呢,他们不愿意放弃,柳县令派出吏员四处去说服百姓,但效果并不明显。

同时,县里的粮价开始在上涨,而且不少粮铺已经开始限量售卖,有钱的地主们也开始在囤积粮食。

“再这样旱下去,就算是减产后的这三成田地,只怕是也保不住啊。”

蓝溪畔,几位里正如今处处以李逍马首是瞻,大家看着越来越少的蓝溪水,都围到他的身边来,想要找李逍问个办法。

李逍其实也是没有办法的,虽然他的那几个玉米已经收获了。

但是就算现在还赶的上茬抢种下去,但七个玉米连一亩地都种不到,哪怕这亩地玉米种出花来,也就千把斤产量。

一千斤玉米,如果是做为秋季的种子,倒是能种上三四百亩地,但对于眼下来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的。

“防旱还不能松懈,但是我们得开始考虑夏天的口粮问题了。”李逍语重心长的对几位里正道。

李家和几位里正都是地主大户,家里都还有一定的粮食储存,但不少百姓家里,其实是没多少口粮的。如果夏收正常,那么夏收之后是有粮食的,但如果夏收绝收,那大家肯定撑不下去。

毕竟从去年秋收撑到夏收,都得有段青黄不接的时日,不少人家都得各种借粮,或者靠搭野菜撑过去的。

如果夏收绝收,那就只能去要饭了。

但今年关陇山南都大旱,那饭都没地要去。

“考虑一下,把乡约堂的义仓先建起来,大家有粮的先捐点粮出来,或者平卖一些粮进仓,也好能安抚一下大家日渐焦燥的心,否则,没有几个人还能再撑下去了。”李逍提议。

最新小说: 日不落大明:洪武人皇 网游:在我眼里,你全身都是弱点! 大宋小食神 这水浒不一般,潘金莲竟是我丫鬟 废材太子成霸道皇帝 穿越农门,我的身份竟是王府世子 官府发娘子,我竟领到前朝公主! 癌症晚期,总裁妻子她悔疯了! 陈武风云 寒门妖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