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书网 > 历史军事 > 抗日之铁血使命 > 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进攻是最好的防守(1 / 1)

东北挺进军这边忙着接收苏联的援助的时候,绥察一线的暂九军也没有闲着,大批的部队集结起来,对河北以及晋中的日伪军不断地发动进攻。

尽管每一次规模都不是很大,大多控制在旅团一级,师一级的部队几乎很少出动,但即便是如此,也使得华北方面军上下非常的紧张。

进入1944年以来,华北方面军更多的精锐被抽调走了,以至于番号在前二十的野战师团,华北方面军一个都不剩了。

当然了,方面军的兵员并未因此减少,反而增加了不少。

先说日军方面,隶属于华北方面军的那些独混旅团大部分被升格为了守备师团,从国内来的补充兵源源不断地抵达华北,使的华北方面军的总兵力已经突破了38万人。

与此同时,日军对协同作战的伪军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扩编,经过扩编,伪军的总兵力由之前的12万直接增加到了21万。

至此,整个华北方面军的总兵力飙升到了近六十万。

但兵员增加并不意味着战斗力也在提升,恰恰相反,由于大批的精锐部队被抽调走,而补充进来的不是新兵蛋子就是没长大的毛孩子,日军的战斗在迅速下滑。

在这种情况下,冈村宁次有点坐不住了,不断地调集部队围剿防区内的八路军。

目的并不单单是为了消灭八路军,也有以战代练的意思,他们需要拿战斗力更差劲儿的八路军练练手,提升部队的作战能力,树立那些新兵蛋子的必胜信心。

然而这些情况都被李国耀看在眼里,所以李国耀命令留守总部的徐虎和王战海立即制定作战计划,不断地向日军占领区渗透的同时,并对其前沿部队发动进攻。

与冈村宁次一样,李国耀之所以命令部队进攻,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打击日军,同时也是为了转变双方的攻守态势。

这段时间华北方面军被抽调走大量的精锐,暂九军也一样,在李国耀的命令下,大批的精锐部队由察北调往东北,目前已经达到了8万人,另外还有五万人在察北草原待命。

这么多精锐被抽调走,说是对暂九军没有影响那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这些精锐部队被抽调走之后,暂九军原本的精锐部队只剩下原来的三分之一了,满打满算也就五六万人而已。

尽管紧急将各地的守备团升格为了一线野战部队,但是这战斗力依旧下降的很厉害。

在这种情况下,徐虎和王战海请示李国耀,希望可以收缩兵力,转为守势。

但是李国耀却拒绝了他们的请求,反而命令他们继续向日伪军的防区发动进攻。

对此徐虎等人都非常的不解,毕竟实力下降之后最正确的选择就是固守,这进攻是什么鬼?

而李国耀对此的解释是,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与其被动防守,不如化被动为主动。

这一招可不是李国耀自己想出来的,而是和三国时期的蜀国丞相诸葛亮学的。

在整个三国时期,尤其是《三国演义》这本小说为例,诸葛亮绝对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在赤壁之战中,正是诸葛亮的出现并帮助孙刘联军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自此之后,按照隆中对的方针,刘备西进益州,占领了两川和汉中的部分地区,从而顺利建立了蜀国。

但是在整个三国历史的中后期,诸葛亮却一直的在北伐中原、匡扶汉室,具体到行动就是“六出祁山”。

对于诸葛亮的“六出祁山”,不少人认为诸葛亮这是在掏空蜀国的国力,而且北伐中原根本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战果,反倒加速了蜀国的灭亡进程。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其实说这样的话的人根本就没有看清楚诸葛亮六出祁山真正的用意,诸葛亮根本就不是为了进攻,而是为了防守。

首先,我们简单回顾下《三国演义》中的六出祁山。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诸葛亮攻下了天水、南安、安定三郡马上叛汉附魏;第二次时,什么城池也没打下来就回去了;第三次,双方一阵乱打,各自回家;第四次,刘禅中了司马懿的反间计,诸葛亮只能班师回朝,不过还是杀了魏国名将张郃;第五次,诸葛亮病死五丈原。

总的来看,诸葛亮的北伐中原不仅没有帮助蜀国扩大多少国土和人口。反而因为频繁出兵,征集粮草,战争损耗等原因,导致六出祁山成为了一场“只赔不赚的买卖”。

以诸葛亮中国智圣的称号,难道真的看不清楚的其中的道理吗,显然不是。

但是,诸葛亮依旧我行我素的坚持了下来,甚至于连自己的性命都葬送在了五丈原北伐的路上,这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翻开三国时期的地图,就国土范围来说,蜀国可以说是最小的。

当然,国土小一点也就算了,但是考虑到蜀国主要是如今的四川地区,山地多,平原自然没有魏国和吴国那么多。在古代这个农业经济为主的阶段,没有肥沃的平原,不仅造成经济实力的羸弱,也会导致人口和生产力的下降。

根据史料的总结归纳:蜀、吴、魏的人口分别约为:94万、52万、443万;军队分别约为:8万、20万、50万。

也就是说,不管是人口规模还是军队数量,蜀国都是最弱小的。

但是,很明显的是,诸葛亮是不允许蜀国一直弱小的,这样他也对不起刘备的白帝城托孤之情。

于是,他需要用战争来抢夺土地和人口。由于联吴抗魏的总体方针不能破坏,南边和西边不仅土地荒凉,而且也没有什么人口。所以,他只能向着北边的魏国进军。

除了抢夺人口和土地,也有可能是女人和金银外。诸葛亮作为难得的军事天才,是希望通过六出祁山来完成蜀国对魏国的攻势防御。

由于整体实力上的巨大差距,蜀国之于强大的魏国都应该处于防御的态势。但是,诸葛亮非常清楚,如果采用保守的防御的话,由于当时的经济重心依然在北方平原,随着时间的推移,魏国的人口和经济只会得到越来越快的增长。等到魏国吃饱喝足的时候,蜀国就只能坐以待毙。

为此,秉承着“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的观点,诸葛亮不仅自己六出祁山让魏国军队疲于奔命,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准备进攻蜀国,而且还在死后让姜维继续坚持北伐中原的战略方针,从而实现延长蜀国生存时间的目的。

试想一下,如果诸葛亮只是偏安在川蜀一个地区,魏国只需要集合好军队,一步一个脚印就能推进到成都。但是,正因为诸葛亮的频繁进攻,魏国军队一直被牵着鼻子走,所以在没有觅得攻打蜀国的良好机会。

最后,不管是六出祁山还是九伐中原,表面上来看确实没有取得多大的功绩。但是在实质上,二者都是在用进攻来延续蜀国的生命。

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诸葛亮很清楚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他也明白魏国和蜀国在整体实力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如果采用保守的防御的话,由于当时的经济重心依然在北方平原,随着时间的推移,魏国的人口和经济只会得到越来越快的增长。

等到魏国吃饱喝足的时候,蜀国就只能坐以待毙。

为此,秉承着“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的观点,诸葛亮不仅自己六出祁山让魏国军队疲于奔命,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准备进攻蜀国,而且还在死后让姜维继续坚持北伐中原的战略方针,从而实现延长蜀国生存时间的目的。

曹魏一看蜀国竟然还有心思和能力北伐,不得了啊,这个刺头比自己想象的还要牛逼,暂时还是不要招惹这家伙为好。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实力强大的曹魏竟然没有主动南下,反而在汉中一线采取了守势,这一守就是几十年,直到诸葛亮去世才转为进攻状态。

眼下暂九军和华北方面军的状态和三国时期的魏蜀两国差不多,华北方面军实力要远超暂九军,尤其是在精锐不断外调的情况下,暂九军的处境更加的危险。

一旦让冈村宁次察觉到暂九军的虚弱,一定会集中兵力解决掉这个祸患的。

但如果暂九军一直维持对华北方面军的攻势的话,冈村宁次就很难察觉暂九军本身外强中干的现象,一旦等到暂九军恢复实力之后,便不会再担心小鬼子进攻了。

因此在李国耀的命令下,从北平一线到保定再到大同,暂九军都在行动,就像是非洲草原上的平头哥,很执着的撕咬着华北方面军,搞的冈村宁次有点焦头烂额。

PS:求月票,求月票!

最新小说: 这水浒不一般,潘金莲竟是我丫鬟 废材太子成霸道皇帝 穿越农门,我的身份竟是王府世子 官府发娘子,我竟领到前朝公主! 癌症晚期,总裁妻子她悔疯了! 陈武风云 寒门妖孽 一胎三宝,薄总求我带崽上户口 60年代:开局荒年,我带着全村吃肉 考公上岸了?上的大秦的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