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启沉声道:“关于健驮罗州,眼下我们只拿下了健驮罗国的国都。实际上周边还有很多的小城邦,要把这些地方都拿下,且一一改造,才算真正的夺取。相比于曾经在西域,亦或是相比于大唐境内,天竺的情况大为不同。”
“这里施行的,是类似于分封制。戒日王是最大的宗主国,戒日王朝下各国归附,尊奉戒日王为宗主国。但各国,又有自己的律法和军队,是独立的。”
“同样的,健驮罗国境内也一样,下面的城邦王公是独立的,有自己的力量。在这个前提下,要真正把健驮罗州掌握在我们的手中,甚至于,要打破眼下天竺的制度,便等于是要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我们吞食天竺疆土容易,真正要做到长治久安,却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这里更涉及到了制度的改革,涉及到地方官员机构的调整。”
“这一前提下,便会动摇无数人的利益。如果让我们的人来处理事情,或许推进会强力,但实际上对地方的了解情况,比不得跋陀罗。”
杜启说道:“所以最终我选择跋陀罗作为州刺史,这是大方向的考虑。”
上官仪听到杜启的话,他是一个智者,心思细腻缜密。尤其听到杜启说要改革制度,脑中忽然闪过一道灵光,道:“陛下的打算,是要推翻天竺的种姓制度?”
杜启道:“知我者,上官也。”
上官仪沉声道:“唯有要推翻天竺的种姓制度,健驮罗国的改革,才会无比复杂,才会动摇无数人的利益。所以陛下把跋陀罗推出来,让他处理事情。他一旦负责这一事情,就等于站在所有健驮罗州既得利益者的对立面,最终他只能一条路走到黑,只能跟在陛下的身边。否则到最后,跋陀罗什么都得不到。”
顿了顿,上官仪说道:“反倒是他如果被拿下,恐怕是连全尸都留不下来。”
杜启颔首道:“是这个意思。”
上官仪道:“陛下圣明!”
杜启继续道:“所以说这一事情,不适合我们的人来做,跋陀罗是最合适的人选。另外,种姓制度的改革,也是我们彻底征服天竺的根本。如果仅仅攻城掠地,没有太大的意义,凭借我们的武力,即便戒日王实力强,即便戒日王还有象兵这样的神秘军队。在我们的面前,戒日王依旧是不够看的,根子还在制度改革上。”
上官仪脑中已经飞快的运转,跟上了杜启的节奏,赞叹道:“臣明白了,尤其按照陛下的这一安排。等到健驮罗州种姓制度的废除,无数最底层的百姓被解脱,消息传开,整个天竺都会引发大震动。如果没有这一事情,不会引发震动,也没有人敢反抗种姓制度。可是有了健驮罗州的先例,必然使得天竺各地烟火四起,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反抗。”
上官仪道:“这,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之策。”
杜启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天竺各地的普通百姓,他们在没有人引导时,或许会甘于被压迫,因为不敢反抗。如今健驮罗州开了这个先例后,便会有人效仿。因为,谁都不愿意放弃那一丝的机会。”
“更何况,我们还可以引导。”
“只要稍稍派人引导,自然而然的,也就会有人效仿。最终,星星之火燎原,席卷整个天竺。种姓制度不改变的天竺,即便归顺了我们,实际上对我们也没有太大的价值,顶多是疆土稍稍拓宽了一些。”
“我们要做的,是真正把天竺纳入我们的掌控。在这个前提下,就不能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应该是人心上的考量。”
杜启给出了他的想法。
这是杜启在天竺境内的施政方案,也是治理天竺的大方向。
上官仪道:“陛下圣明!”
马周附和道:“陛下圣明!”
一众人都齐齐回答,所有人都持赞同的意见。
上官仪接着道:“实际上这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我们虽说放缓了进攻的速度,但只要掌握了的区域,就会固若金汤。就算夏国遭到大唐的侵袭,我们可以随时撤军。因为拿下的天竺区域,是真正归附,就不担心一撤离就遭到反扑。慢一点,稳扎稳打,并非是什么坏事儿。”
杜启颔首道:“上官仪所言甚是,我们要做的就是一步一步的前进,每一步都踏实些,每一步都稳健些。宁可稍微慢一点扩张,也不能操之过急。这,是为什么此前朕要在夏国境内巡视各地的原因。”
众人都赞同杜启的话,内心再无疑虑。
上官仪又道:“陛下,要说废除天竺的种姓制度,此事臣认为倒也容易,挑选一些案例处置引导,便可以掀起种姓制度的废除。”
杜启道:“朕也是这么考虑的。”
马周正色道:“陛下,臣认为还有一事。”
杜启问道:“何事?”
马周说道:“虽说州刺史是跋陀罗,且准许跋陀罗任命一部分人做官。但这健驮罗州内,还是应该有我们的人。是否,抽调士子到健驮罗州来任职。虽说不担任正职,却也应该担任长史、主簿一类的官职。这一批人,又渐渐的提拔任用,充实到各地去,才能真正同化天竺,把天竺纳入我夏国的体系中。”
杜启颔首道:“马周所言有理,可以让跋陀罗放手去做,但要有我们的人。这一事情,明日见了跋陀罗后,再做安排。”
如今的天竺,杜启如今已经有了完整的治理思路。
整个过程,虽说会耗时耗精力。
却是值得的。
毕竟天竺之地,占地面积广阔,且资源是极为富饶的,拿下了天竺这一片地方,届时杜启能有真正的大后方,能有立足的根本,便是真正的进可攻退可守。
天竺在杜启的计划中,是最关键的一环。有了天竺作为根基,那么杜启再度扩张,便会顺利很多。
所以眼下不容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