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李青鸾一脸疑惑的样子,张广顺连忙解释起来。
“是的郡主,大工厂,质量管理体系,流水作业,标准件等等,都是从赤仓兵工厂传出来的。那里有宋国官家做简王时建立的格物院和什么研究所,再汇集了各地能工巧匠,日夜研制。”
“那里小的没去过。只是听说过,市面上卖得火热的烈酒、肥皂香水、玻璃器皿等物件,还有银州城扩建加固使用的水泥,都是从那里研制出来的。很多士子文人十分不屑,斥为奇技淫巧。”
“烈酒香水,水泥也是从那里研制出来的?”李青鸾脸色一变。
“是的郡主。小的听说是格物院研究所研制出一样新东西来,就开设一家工厂,大量生产。所有工厂听说都是宋国官家亲自指导筹建,所有规矩也是他指导草拟的。标准件,流水生产,质量管理体系...都是他提出来的。”
李青鸾更加感兴趣了,“你不能想办法进格物院和兵工厂亲眼看一看?”
张广顺苦笑道:“郡主,格物院外有军队严加看管,内有保卫局层层监控,暗中还有枢密检详局悄然张网布局,不要说靠近,就是多打听几次,检详局的人都会上门找你来谈话。”
“兵工厂严密规格可能会稍低一些,可是除了有军队警戒和军械司的代表之外,同样也有保卫局和检详局的人。”
李青鸾想了想,摇摇头道:“那你不要去打听了,本郡自己再想办法。”
埋一个有用的棋子不容易,尤其这颗棋子还在枢密院这么要紧的地方,更是宝贵。要是让他贸然去打听格物院和兵工厂的事情,被检详局的人盯上,从而暴露,那就太不值得了。
张广顺不由地舒了一口气,恭声道:“谢郡主体恤。不是属下不愿意效命,实在是检详局和保卫局的人,神出鬼没,让人防不胜防。一旦被他们盯上,小的底细绝对会被查得干干净净。”
张广顺生怕李青鸾和李辅仁不信,还举了个例子,“上回检详局查出一起北辽间谍案。那两人也跟小的一样,套用了京东西路和东路某人的信息。只是这两人不知为何,被检详局查出蛛丝马迹来。然后悄悄派人去京东两路的州县外调,把他俩的隐身符查得一清二楚,二话不说就拿下...”
李青鸾看到张广顺紧张的样子,心里黯然。
以前我们打探情报,那里用得着这么费劲。有时候在酒楼里一坐,调兵遣将、行军打仗的机要秘密,有的是人高谈阔论地宣讲出来。
她强笑着安慰张广顺,“广顺放心,本郡知道轻重。你现在身负重任,不会让你以身犯险的。”
“谢郡主,谢郡主。”
李青鸾继续问道:“赵十三一直在进行禁军大整饬,现在他成了官家,有什么大行动?”
“回郡主的话,这方面的情况小的一直在重点收集,幸不辱命。根据宋国官家制定的《大宋陆军会典草案,宋国的军队分陆军和水军。陆军分常备军和地方守备军。”
“地方守备军的编制暂时还没有出来,常备军的编制目前分卫和军。卫,叫驻守各卫,暂分十六卫,左右翊卫、左右金吾卫、左右武卫、左右骁卫、左右威卫、左右监卫、左右屯卫、左右千牛卫。”
“每卫下辖若干个团,按照战略位置,划分防区,分驻要点。如京畿地区,左翊卫驻河阴,右翊卫驻襄邑,左金吾卫驻长垣,右金吾卫驻扶沟建雄镇,四卫下辖若干步兵和骑兵团,具体数目小的还没有打听出来。”
“驻开封城外城是侍卫军,内城和皇城归御卫师。其余十二卫分驻全国各战略要地,以团为基本作战和编练单位。”
李青鸾忍不住问道,“团?这是沿用前唐折冲府下辖的团。以团为基本作战和编练单位,怎么个章法?”
“回郡主的话,以步兵团为例,每团辖正兵三营,加上团部的中营和后勤的后营,合计四千。团部设统领、副统领、团虞候、团参谋和团参军、团司务。”
“团虞候、团参谋、团参军和团司务是干什么的?”
“郡主,团虞候叫军政官,明军纪,聚军心,奋士气。管着团政工处和宪兵队,属于典军署这一条线;团参谋属于团参谋处的,负责日常训练、作战指挥等,团参军是团参谋和参谋处的主官,属于参谋署那一条线,也是军事官。团司务,负责全团后勤,后营归他管,属于军需官。三人加上团副统领,都是团统领的辅官。”
“辅官?哦,军需官属于军需署那条线。广顺,你继续。”
“是郡主。团下面是营,每营辖正兵四队,加上营侦查队、医护队、司务队等,合计一千人。营设领营、副领营、营虞候、营参谋和营参军、营司务。每队辖三哨,加上队正、队副、队虞候、侦查班、炊事班,以及队部的医护官、文书等。合计两百人。”
“营虞候和队虞候是营队一级的军政官?”
“郡主英明,一眼就看出了。”
这时一直俯身在记录的李辅仁忍不住抬头问道:“郡主,宋国官家设这些军政官干什么?”
李青鸾冷笑了几声,“这就是赵十三的高明之处。历朝历代,天子都不放心统兵在外的大将。尤其以宋国历代皇帝为甚。他们沿袭前唐陋习,常以内侍为监军,结果弊端重重。赵十三干脆改成军政官,专司明军纪,聚军心,奋士气。自成一个体系,牵制领兵打仗的将官。”
“偏偏这些军政官也是属于军官,同为军队一脉。军内军外,谁也不能说不好,反而还要赞誉奉承赵十三一改前朝本朝陋习。哼,本郡可以猜测到,军政官和...”
“军事官、军需官。”张广顺连忙补充一句,“内部都是这么分叫的。”
“嗯,军事、军政、军需官都是分开的,各成一派。”
“是的郡主,军事、军政、军需官的选拔、培训和部分考成,都是各归参谋、典军和军需三署负责。只是平日和战时的指挥管理,由各部队主官主导,部分考成,由上级部队负责。”
“是啊,各司其职,互相牵制,偏偏被捏在一起,同在一支军队。打起仗来,一荣皆荣,一辱皆辱,谁也逃不离干系。平日里再大的毛病,也要捏着鼻子同心协力。”
李青鸾有些意兴阑珊,“虽然不知道如此分设效果有多大,但本郡相信,赵十三肯定经过深思熟虑,参考过历朝历代监军制度,才有此举。”
其实李青鸾不愿意说出心里的实话,她初步判断,这样分设,说不定真得可以解决军队放权和信任这个矛盾问题。
本郡还是低估了赵十三啊。
wap.
/105/105839/27499969.html